广求五欲在佛教中什么意思

题主你好!广求五欲应该是:贪求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的意思。

应该是眼耳鼻舌身

《长阿含经》:“佛言:三明婆罗门亦复如是,虚诳无实。婆悉咤!五欲洁净,甚可爱乐。云何为五?眼见色,甚可爱乐;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甚可爱乐。於我贤圣法中,为著、为缚,为是拘锁。彼三明婆罗门为五欲所染,爱著坚固,不见过失,不知出要,彼为五欲之所系缚。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者。』无有是处。譬如阿夷罗河,其水平岸,乌鸟得饮,有人在此岸身被重系,空唤彼岸言:『来渡我去。』彼岸宁来渡此人不?答曰:不也。”



佛教里五欲指的是什么?

1、财欲∶就是希望得到世间财宝。因为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著而不舍。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的人,没有一样东西不要钱;衣食住行、医病、求学等等。贪官污吏、强盗土匪、欺诈行骗丛生,无非为了财,哪个时代、哪个地力都有为财而清算斗争、分尸灭迹事例;「人为财死」,因财而发生的悲剧,多得不胜枚举。
2、色欲∶就是世间的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即人以色悦情意,故贪求恋著,不能出离三界。多情的众生,沉沦在欲海里,犯下许多弥天大罪;追求不遂,毁容杀害;失恋被弃,跳水自杀;强奸调戏,告官判刑等等。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令人感慨不已。
3、名欲∶就是世间的声名。人由声名而能显荣耀,故贪求恋著而不知止息。好名不是不好,但为了名位之争,不惜翻脸成仇、嗔恨、嫉妒、谄曲卑躬、染爱贪执等。其实「树大遭风,名大遭忌」、「爬得高,跌得重。」实至名归,才是上选。
4、食欲∶就是世间珍馐美味。人必藉饮食以资活命,故贪求恋著而无厌。人不食则无法生存,但为了贪求美味珍馐,常会引起肠病胃病,严重者中毒身亡。世界的战争,就是为了面包的问题;人间的不和,往往是因为一杯羹分得不均。为了口腹,杀害无数动物生命、耗费直至倾家荡产;膏梁美味,里面不知隐藏了多少罪恶。
5、睡欲∶就是懈怠昏沉。指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著睡眠而无厌。人们工作一天,晚上必须休息养神,但过分地贪睡,会整日昏昏沉沉。有些人为了睡眠,事业荒废、道业不修。佛陀曾呵斥阿那律∶「咄咄汝好睡,螺狮蚌壳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扩展资料:
此五欲能破种种佛事,如箭害身,故以五箭喻之。又,《大智度论》卷十七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啃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欲(佛学基础概念)

五欲的内容
财、色、名、食、睡

六尘的内容
一、色尘

《俱舍论》卷一记载,色境有二种:

显色:指显现的颜色,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

形色:指物体的形状,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

《瑜伽师地论》卷一,在显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即凡是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明显的表现于外,可以令人看见的,称为表色。


二、声尘


声尘,指耳根所能接收到的声波,是耳识所分别的对象。《俱舍论》卷一记载,声音大致可分为八种。依发声的物体有感觉与否,先大别为有执受大种因之声与无执受大种因之声。执受,是心、心所的异名。大种,指地、水、火、风四大种。凡是声音发自有情的四大种者,称为有执受大种因之声,如人的语言、拍手的声音等;凡是声音发自非有情的四大种者,称为无执受大种因之声,如佛陀以神通力变作化人的言语、录音带所发出的音声,或木、石、流水、落叶等所发的声音等。然后,再根据声音是有意义或无意义,而分为有情名之声、非有情名之声。更由不同物类发出的响声,给予人产生爱恶的情绪反应,又分为可意声、不可意声。


┌—可 意 声:好 语 声

┌—有 情 名—┤

│ └—不可意声:恶 语 声

有执受大种为因—┤

│ ┌—可 意 声:好拍手声

└—非有情名—┤

└—不可意声:恶拍手声


┌—可 意 声:化人好语

┌—有 情 名—┤

│ └—不可意声:化人恶语

无执受大种为因—┤

│ ┌—可 意 声:木石好声

└—非有情名—┤

└—不可意声:木石恶声


三、香尘


香尘又称香境,是鼻根所嗅的东西,鼻识所分别的对象。《俱舍论》卷一记载,香可分为四种:

好香:指嗅了使人感到舒适喜悦,有益身心,并且能够增长福业者。

恶香:指嗅了使人感到局促紧张,无益身心,并且不能增长福业者。

等香:等,是均等的意思。不太强,不太弱,恰到好处者,称为等香。

不等香:指太强、太弱,出于均等以外者。


四、味尘


味尘,指舌根所尝的味道,是舌识分别的境界。《俱舍论》说味有六种:甘、醋(酸)、咸、辛、苦、淡。《品类足论‧辩五事品》则将味分为可意、不可意、顺舍三种。


五、触尘


触尘,指身根感觉的境界,是身识所分别的对象。《俱舍论》说触有十一种:坚、湿、暖、动、滑、涩、重、轻、冷、饥、渴。前四项属能造触,是依四大种(地、水、火、风)所产生的触,是一切触的所依;后七项属所造触,是因所依的四大种增盛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法尘


法尘指第六识(意识)所缘的对境,又名法处、法界。广义而言,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诸法,也就是意根、意识对六尘全体的作用。

由于六尘的关系,使我们在心里涌现好、坏、美、丑、高、下、贵、贱等分别妄想,所以六尘又名“六妄”;能衍生种种执着烦恼,令善心衰减,所以也称为“六衰”;能劫持一切功德法财,因此叫做“六贼”。

烦恼如何产生?“色不迷人人自迷”,色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假色,它的自身并没有善恶的分别,是我们的眼根攀缘外境所造成的结果。因此“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不一定美如西施,只不过是眼识妄起造作分别而已。其它如声、香、味、触、法等尘所以会令我们起惑造业,莫不由于其它五根、五识向外驰求执取,而产生种种贪染爱着的结果。

佛教特别举出六尘的过患,目的在于提醒修行者,要时时注意密护六根门头,不要被虚幻的外境所眩惑左右。


肆‧结语


无论是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或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都能令我们流转六道,不过它们之所以造成祸害,并不在于其自身的不净,而在于人心的愚痴无明、贪爱染着。好比拳头的本身是没有好坏的,但是用来打人,就是坏事,必须立刻阻止;用来捶背,就是好事,不妨多多益善。经云:“法非善恶,善恶是法。”所以我们每天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应抱持一种不贪不拒的中道态度,时时返观自

省。


佛教中灭情欲的佛经有哪些?
佛告聚落主:‘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欲生、欲集、欲因、欲缘而生苦……。若有四爱,念无常变异者,则四忧苦生;若三、二,若一爱念无常变异者,则一忧苦生。聚落主!若都无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即说偈言: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华不著水。众生随爱想,以爱...

大愿法师:怎么样来消除五欲过患
大愿法师:对于在家菩萨来说,怎么样来修道?怎么样来消除五欲过患呢?我们看经文。“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在家菩萨就是这样来做。我们大家都是在家菩萨,你看佛教我们要怎么办,就是这六句话。虽然是显现世俗人的相,但是要身在家,而心出家;身体在滚滚...

佛教中的“五盖”指什么,不知道的不要瞎说。
颂曰:盖五唯在欲。食治用同故。虽二立一盖;障蕴故唯五。论曰:佛于经中,说盖有五。一、欲贪盖。二、嗔恚盖。三、惛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此中所说惛掉及疑,为如欲贪嗔恚眠悔唯在欲界?通三界耶?应知此三,亦唯在欲。以契经说:如是五种,纯是圆满不善聚故。色无色界,无有不善。然此五...

嗔痴爱恨什么意思,每个字的意思,另外还有哪几个字
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何为七情,众说不一,儒家《礼记礼运》有云: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而佛家七情则稍有不同:喜、怒、忧、惧、爱、憎、欲。中医理论七情曰:喜、怒、忧、思、悲、恐、惊。 何为六欲,东汉哲人有云:生 蒙人叱虎每个字的意思 蒙:春秋时鲁国的邑名,在今山...

佛教“三世怨、隔阴之迷”各是什么意思?因为什么使自己生生世世进进...
三世怨:这一生没解脱,下一世就迷了,堕落了,不知道学佛了。隔阴之迷:是投胎以后就迷了。因为贪念五欲的欲望,使自己生生世世进进退退。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念一时毕业。

佛学:什么修“缘觉”?就是十二因缘指的是什么?
三、识: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四、名色: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

004《三皈五戒十善》(成刚法师主讲)
什么是尘垢、染污呢?就是我们心上的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种生死习气、恶习嗜好,要通过修学佛法把它减损断除,这样自然身心安贴,安稳、贴切,所以我们要少欲知足,清净自活,一切无所求。 道从低处得,我们在世间不要争利,不要一事当前,总要表现自己,要往后撤步,不要纷争,也不要斗乱,保持心上的平静、平常、...

...我是谁?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个我?五欲的享受是苦的吗?
阿弥陀佛!师兄,这四观,即是佛陀所教导的四念处!观身不净,是对治我们对色身贪恋的上好妙法!多观不净,能令贪恋色身之习染,慢慢消减,乃至断绝;观受是苦,就是观一切感受皆是苦。包括五欲的享受。对于我们凡夫来讲,不明一切无常的道理,盲目追求贪恋各种感受,若是追求不遂,则生嗔恨。若...

什么是佛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僧”是个严守戒律、传承佛法的出家人,他们抛弃人间五欲,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亲近的、看得见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请教。“三皈依”有二种形式一、参加佛寺或佛教团体的宗教仪式,在佛前正式决定以“佛、法、僧”做立身处世的准则,这样就是一个佛教徒了。二、如果真正没有出家僧人的地方,也可以...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是什么意思
这段经文出自《佛说八大人觉经》1、世间无常: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这无常有二:一刹那无常,谓刹那刹那有生住异灭之变化也。二相续无常,谓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也。2、国土危脆: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世间是不会永恒长久的,终究是要坏、空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