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宴飨诗代表作有:《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为燕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歌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所谓礼乐文化是萌芽于原始社会,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至西周而成熟的一种系统性的文化形态,它包括建立在奴隶制等级制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和文化价值系统(包括伦理道德、艺术、行为方式)这样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其核心则是礼乐,尤其是礼。礼最初只是氏族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些行为习惯和规范。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端低下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的极端狭隘,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使得原始宗教得以产生并成为主宰人们内心世界的唯一的精神力量,因而宗教祭祀中的种种节仪和习惯对于礼的形成也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说文》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行礼之器。”据王国维解释:“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观堂集林卷六·释礼》)这说明最初事神的节仪和规范是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国家产生以后,奴隶主贵族在统治国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政治经验。西周初年,处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奴隶主贵族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节仪、行为习惯和规范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制度化、条理化,成为维护奴隶制的重要制度和思想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周礼”。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奴隶制度的等级制和分封世袭制度。二、以奴隶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奴隶主贵族阶级根据这种制度调节其内部关系,维护内部团结,并根据宗族的亲疏关系进行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三、体现上述两种制度的各种节仪和行为规范,如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通过这些节文以明“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史记·礼书》),可以看出,礼的节文范围很广,社会和个人中的一切无不囊括。
宴饮与礼乐之间的特殊关系从本质上决定了宴饮诗的性质及其与礼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也决定了宴饮诗比起《诗经》中的婚礼诗、丧礼诗和风俗诗等,更能全面而突出地反映出礼乐文化精神风貌。
1.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留别王维》
译文: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送友人》
译文:人与人之间贵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钱交往,不以贫贱富贵作为择友的标准。
4.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齐州送祖三》
译文: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译文: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魏晋】陶渊明《杂诗》
译文: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7.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译文: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8.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译文: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不认识你呢?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译文: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12.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明】吴伟业《遇旧友》
译文: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
1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译文: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5.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唐】杜甫《梦李白》
译文: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求带“彤”字的嵌名诗,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带“彤”的古代诗歌并不多,全部列举如下: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2]【出处】:【静女】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1]我有嘉宾,中心贶之。[2]钟鼓既设,一朝飨之。[3]彤弓弨兮,受言载之。[4]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5]彤弓...
出自古诗的两个字的“清冷唯美古风”网名有什么?
4.《秦风·无衣》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5.《彤弓》先秦:佚名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彤弓弨兮...
《诗经》中“他山之石”下一句是什么?
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中关于器物的诗句
1.请问诗经中对于乐器的诗句都有哪些 打击乐 1 .鼓 皮革制。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邶风 击鼓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国风 陈风 宛丘 小雅 彤弓之什 彤弓...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
彤字诗句最出名诗句
除了这些诗句,彤字在古诗文中还常与其他意象结合,展现出不同的意境。比如《诗经》中的“彤弓弨兮,受言藏之”中,彤弓象征着威武与荣耀,它不仅是战争胜利的象征,也是君王威严的体现。彤字在此处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描述,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彤字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色彩的敏锐...
汉字“彤”的来历是什么?
最早见于《诗经》(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与《书经》(彤弓一。《书·文侯之命》)中。彤是一个汉字,读音为“tóng”,意为红色 ,红~~(形容很红)。“彤”在中国常用于女名,读起来给人一种优雅大方的感觉。如:李亦彤,李若彤等。组词造句如下:1、红彤彤 造句:这四个漂亮...
见到心上人开心的诗词(30句喜悦经典诗词)
遇见心仪之人,心中怎能不欢喜。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苏辙《龙川道士》得知心上人到来,内心充满惊喜。我有嘉宾,中心喜之。——《诗经·彤弓》心上人如同贵宾,内心充满喜悦。从君何等乐,喜从神仙游。——萧悫《奉和济黄河应教诗》与心上人相伴,快乐如同神仙遨游。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经名句取名:10个才貌双绝的小宝宝名,笑傲江湖
诗经之美,美在何处?孔子当年说《诗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即思想纯正。《论语》中记载,孔子独立于庭院中,他的儿子伯鱼趋步而过,他便问:“你吟读《诗经》了吗?”伯鱼答:“没有”。孔子便说:“不学《诗》,无以言”。1. 之彤 出自《诗经》:彤弓弨兮,受言载之。
诗经里关于乐的诗句(含乐的诗经句子)
其中歌唱的、合奏的、单项乐器分部奏的歌曲、乐曲,绝大部分都收在《诗经》内,多数属于“雅”、“颂”两类,少部分属于“周南”、“召南”。有些乐器所奏曲目(“笙诗”),在《诗经》中只有篇名,称为“佚诗”。实际既为乐器所奏,自然没有歌词,不是把歌词佚失了。《仪礼》中“燕礼”所用的歌曲、乐曲排列如下...
喜悦经典古诗大全(30句喜悦诗词)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李持正《人月圆》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佚名《风雨》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赵嘏《喜张濆及第》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苏辙《龙川道士》我有嘉宾,中心喜之。——《诗经·彤弓》从君何等乐,喜从神仙游。——萧悫《奉和济黄河应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