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厕所的别名和雅号有哪些

1. 古代的厕所被称为“溷仿侍”或“圊”,简洁地表达为“厕”或“清”。
2. 更文雅的称呼包括“便所”、“毛司”、“灰圈”、“茅厕”、“茅旁饥坑”。
3. 一些地方性的名称有“粪坑”、“沃头”,尤其在先秦时期。
4. 古人在选址上有所讲究,认为厕所应设於西方或南方,因此有“西间”、“西阁”的叫法。
5. 民间厕所多设於屋后,故有“舍后”之称。
6. 唐代时,厕所也被称作“更衣室”。
7. 宋代时,厕所雅称为“雪隐”。
8. 厕所与污物有关,故有“溷厕”、“厕溷”、“厕屋”、“厕轩”等别称。
9.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戏称厕所为“五谷轮回之所”。
10. 公厕在民间有时俗称为“井屏”。
11. 较为通俗的称呼有“屎坑”。
12. 现代生活中,“一号”、“大号”等成为对厕所的俗称。
13. 现代建筑中,厕所被广泛称为“洗手间”、“卫生间”、“盥洗室”、“化妆间”等。
14. 韩国对厕所的称呼更为特别,有“解忧所”(寺庙厕所)、“梅雨间”(宫厕)、“后间”(一般厕运大返所)。
15. 日本的厕所名称也非常多样,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特色。


求古代名人们的别名雅号
郑鹧鸪 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崔鸳鸯 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1、孔子——大成至圣先师,孔老二。2、老子——老子(原名李耳,生下来就81岁),老聃(耳大)。3、孟子——亚圣。4、庄子——南华真人(唐玄宗封)。5、屈原——三闾大夫(官爵)...

水的别称雅号有哪些啊?
水的别称雅号有碧虚、碧源、寒晶、寒浆、寒玉、川、饮等。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每个人都离不开水,水是透明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人的体内大部分也是水。正因为水对我们很重要,所以古人对它有很多唯美的别称。这些别称是根据水的物理状态以及颜色取得的,这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水的别称雅号有哪些啊?
6. 川:河流,泛指所有流水,寓意水的流动和连续。7. 饮:可饮用的水,强调了水的可饮性质,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约三分之二是水。地球上大部分区域被海洋覆盖,水的存在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古人对水的称呼充满了诗意,这些别称往往根据水的色泽和状态而来,反映出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龙的雅号和别称是什么?
龙的雅号是神龙、黄龙、天龙;别称是角龙、应龙、火龙、蛟、蟠龙、青龙、虺(huǐ)、蟠螭(pán chī)、云蟠。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了。龙就是华夏先民在远古 ,科学知识有限的情况下, 关于生命的来源的最朴素的认识,继而产生的生殖崇拜。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

茶的别称和雅号是什么?
1. 茶的别名包括荼、_、_、茗、_。2. 茶的雅号有皋芦、瓜芦、水厄、葭荼、苦荼、甘露、酪奴、灵草、嘉草、闷唤叶嘉、瑶草、瑞草魁、涤烦子、不夜侯等。3. 直到现在,茗和茶仍然被广泛使用且含义相通。4. 茶的叶片通常无毛或初时带有柔毛,边缘设有锯齿,叶柄无毛。5. 茶叶可作为饮品,...

梧桐木有哪些别称或雅号
1、魁梧 [kuí wu]〈形〉(身体)强壮高大。2、枝梧 [zhī wú]同“支吾”。也作枝捂。3、青梧 [qīng wú]梧桐。树皮色青,故称。4、支梧 [zhī wú]见“支吾”。5、梧楸 [wú qiū]梧桐与楸树。二木皆逢秋而早凋。6、梧台 [wú tái]战国 齐 梧宫 之台。故址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

水的别称雅号有哪些?
4. 寒晶:清澈如水晶的水,如《定林凳型昌示道原》中的描述:“湿银注寒晶,奁以青苔堆。”5. 徒水:指洁净无污染的水,如吴宽的《次韵启南淫雨》所言:“荷蓑徒水耕,棘矰休火耨。”6. 灵渊:深而清澈的水,如范望注解中所说:“一为水,最在下,故称灵渊。”这些别称和雅号不仅体现...

中国城市有哪些外号
其实,有些城市不但有外号,而且还相当的多。比如江苏的南京,就有石头城、金陵、健康、建业等许多名称;广东的广州也有穗、羊城、五羊城等许多雅号。 一个城市的雅号,有的与其历史有关,有的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或者特产有关,有的是跟传说有关。 南京的别称就是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名字;广州的别名,则是来源于仙人骑羊...

古人赋予月亮哪些美称和雅号
与“兔”有关 1、玉兔。神话里月中有玉兔,代指月亮。如唐代韩琮《春愁》:“金乌长飞玉兔走。” 2、顾兔。月亮的别名。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顾兔才满,庭英纷而就落。” 3、冰兔。指月亮。如唐代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冰兔半升魄。” 4、桂兔。指月亮。唐代韩偓...

虎的别称 美名 雅号有哪些?
2、老虫:萧继宗《湘乡方言.动物》:“湘乡谓虎为老虫。”同治六年《宁乡县志》:“虎曰老虫。”3、戾虫:《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是则一举而兼两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