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可以划分词类吗 为什么

古代汉语也可以划分词类,作为汉语的古代形式,它的词类和现代汉语一样也分为实词和虚词,而实词同样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同样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助词)、叹词。

古代汉语的词类属于古代汉语语法范畴,古代汉语词的分类是按照它的语法功能来分类的。



为什么汉语划分词类主要依靠功能标准?

给词分类总需要有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况且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外国语法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不相同,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可以让我们在分辨词类给词定性时多了个方便之门
例 名词 手机 可以做主语 可以做宾语

现代汉语副词中没有指代性副词一类,古代汉语则有,即“相”和“见”。这是两个特殊的副词,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面作状语,意义上却指代宾语。如果直接归入代词,不但改变了这两个词的基本词性和意义,而且还会在分析句子中徒添很多麻烦。
(一) 相:1、作一般副词用,表示互指。
(1)表示“互相”。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小国寡民》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递相”。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司马光《训俭示康》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商君书?更法》
2、 作指代性副词用,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1)指代第一人称。
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 《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莫相忘,即不要忘掉我) 《孔雀东南飞》
(2)指代第二人称。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不相师,即不以你为师) 《报任安书》
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相迎,即迎接你) 《三国志 鲁肃传》
(3)指代第三人称。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相率,即率领他们) 《孟子 许行》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相恤,即救助他们) 《论积贮疏》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莫相知,即不知道它是什么) 《黔之驴》
(二)见。本作‘看见’义。又虚化成助动词,表被动南北朝以后,用作副词,在动词前,表对我怎么样。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即背弃我,言死去) 李密《陈情表》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见丁宁,即叮咛我) 《孔雀东南飞》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见用,即用我在小邑干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