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EMBA提升自己?

EMBA自我提升之旅:北大汇丰EMBA引领你走向卓越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持续自我提升和不断进步已经成为了每个职场人的追求。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作为专为高层管理人员设计的精英教育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那么,如何利用EMBA来更好地提升自己呢?北大汇丰EMBA将为你揭示这一路径。

EMBA提供系统化的商业知识学习。在北大汇丰EMBA,你将接触到最前沿的商业理论和实践,从市场营销到财务管理,从战略规划到领导力发展,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商业素养。

其次,EMBA强调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企业咨询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你将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加深理解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EMBA还能拓宽你的国际视野。在北大汇丰EMBA,你将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同学和教师互动交流,了解不同文化和商业模式,从而培养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同时,EMBA也是一个建立高端人脉网络的绝佳机会。你将结识到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共同拓展职业发展的道路。

最后,EMBA还能帮助你提升自我认知和领导力。通过反思自己的职业经历和发展目标,你将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学会如何领导团队、激发潜能和应对挑战。

利用EMBA提升自己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在北大汇丰EMBA,你将获得世界一流的商业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平台。更多北大汇丰EMBA资讯


明茨伯格論MBA的錯 在聽夠了業界學者和大師們的演講和佈道,讀夠了關於我們現在工作方式的書籍和文章後,你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即MBA學位絕對是躋身成功經理人必不可少的東西,也是通往頂尖公司頂尖職位的快速通行證。對此,明茨伯格也許並不反對,但他還是會說,這樣的結論歪曲事實,目光短淺,而且缺乏深思熟慮,因此還是大錯特錯。 由於明茨伯格本人就是屬於他極力抨擊的圈子,因此他的批評意見尤其能說明問題。作為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明茨伯格是全世界管理方面最知名的學者之一。因此,當他發出"MBA課程的培養物件錯了,培養方式錯了,培養目的也錯了"這樣的感慨時,人們不可能把他的言論當作無知的信口雌黃。他剛剛出版的新書Managers Not MBAs:A Hard Look at the Soft Practice of Managing and Management Development是其第十三本著作,也許是他所寫的規模最大、語言最具殺傷力的書籍。 這種殺傷力隨處體現在以下對這位教授的採訪中。培養對象錯了出版商把這部新作說成是:"針對當今如何培養管理人才、以及這種教育體制對管理實踐、公司乃至整個社會造成的後果所做的最全面、意義最深遠的評論。"即便這有些誇張,但還是個相當了不起的評價。您覺得Managers Not MBAs是您的一部巨著嗎? 是一不小心成了巨著。我是想寫一寫管理方面的教育,說說有什麼優勢和不足,但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內容也許是對管理本身所做的評論,對當今管理方面發生的許多事情提出的質疑。雖然不能把賬全都算在MBA課程的頭上,但它們的確是癥結的一部分,是造成問題的重要原因。 他們的做法是什麼呢? 他們是在培養從未做過管理的人,聲稱這樣就能造就出管理人才。正如我在書中講到的,給從沒有管理經驗的人講授管理課程,就好比給一個從未接觸過其他人的人講授心理學一樣荒唐可笑。領導和管理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對沒有生活經驗的人來說,生活經驗靠教育是教不出來的。在課堂上是學不到如何去領導一家機構或組織的。 很有意思,您對"領導"和"管理"兩者並不區分,這和其他人不一樣。實際上,很多諮詢顧問都靠研究這一區別吃飯而且過得還不錯。 我覺得這就是問題的一部分。我們如果越是脫離日常管理來培養領導人,就越會滋生驕傲情緒,認為領導都是些顯赫重要人物,與管理公司時處理日常瑣碎事務的人完全不同。做出這樣的區別是很危險的。 為什麼很危險? 因為當你和各方保持聯繫並對問題有了深入的瞭解和感悟時,你的工作才會更有效率。所以說,領導必須是管理人員,而管理人員也必須是領導,必須瞭解工作的進展情況、發生了什麼事情等等。比如安南(Kofi Annan)吧,他就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想一想在處理賽普勒斯或者是伊拉克問題上,得考慮多少微妙關係啊。這些是不能靠遙控來完成的。而您那位總統(指美國總統布希---編者注)倒好,靠遙控解決問題,結果你看怎麼樣:"給我出份二十頁報告,我就可以開戰。" 我們來說說MBA課程都會吸引哪些人。這些人是合適的培養物件呢,還是人是合適的,但培養時機不對?或者這些課程是想把朽木也雕成材呢? 首先,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些人具備了管理技能,甚至無法表明他們真的想當經理。有些人是想,一看就知道,有些人也是有這些技能的,但是靠GMAT分數和類似這樣的成績來進行選拔不一定能篩選出真正具備資格的人。我在書中曾經提到了尤因(David Ewing)1990年寫的《哈佛商學院的奧秘》(Inside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一書,他在書中列出了哈佛商學院最優秀的十九位校友,都是當時的超級明星。當我看到像羅倫佐(Frank Lorenzo)這樣的人物也在其中,覺得這裏面有點意思。於是,我們從1990年到2003年對這些人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其中十個人的事業一敗塗地,另有四人的業績也很成問題,只有五個人還算一帆風順,沒有什麼污點,其中包括郭士納(Lou Gerstner)。羅倫佐曾三度擔任航空公司掌門,但都慘敗而歸,而且總是和員工關係緊張。人們不應該再讓這樣的人管理任何事情了,因為羅倫佐雖然在操縱金錢方面很有一套辦法,但他在管理上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所以有些人一開始就不是這塊料。MBA課程吸納的學員當中好像不應該有這麼多我認為是心浮氣躁、咄咄逼人和自我中心的人物。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但這一數字是可觀的,用不著有很多人就很可觀了,因為他們這些人總是引人注目。而這些特點反過來會表現在他們的管理風格上。 這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即使他們是合適的人選,但培養時機並不一定合適,因為他們是要被培養為管理人才的,而此時這些人對管理還一無所知。結果是,他們對管理所形成的觀念是扭曲的,因此也就變成了不適合攻讀MBA課程的人選。 您還做了這樣的區分,就是有些人雖然有"經商熱情"但是缺乏"管理意願",這豈不是對沒有區別的事情加以區分嗎? 我認為它們有很大的區別。一個是說對商業和做生意感興趣。有很多人,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因為熱愛商業遊戲才去經商,而並不是需要統領成千上萬人去完成什麼事情。彼得斯 (Tom Peters)是另一個例子,他對經商有著極大熱情,但卻沒有很大的意願去管理一家企業。我肯定他們不會介意發橫財,但我覺得他們更多地是想玩商業遊戲。 您在書中說:"熱衷於經商意味著充分利用資源,而願意做管理則要發揮人的動能。"人不也是一種資源嗎? 不是,根本不是。把他們看作資源那就完了,這等於把他們變成了機器人。如果是這樣看待他們,你就不可能使這些人熱愛自己的工作。人力資源一詞的流行恰逢公司裁員浪潮,這並不是什麼巧合。你可以炒掉資源,可把人炒掉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有HR(人力資源)之前,我們有人事部門。這個詞難道不也把人當成東西了嗎? 那不一樣。那是個很中性的詞。 "相信你能管理一切"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無知,而這又造成了對群眾利益的無動於衷。商學院為什麼不教授一些軟技能呢? 商學院對它們最無能力傳授的東西往往吵得最凶,軟技能就是其中一個。這不是決定教什麼、然後教的問題。這是典型的美國人對事物的看法,就是只要你都說到了或講授了,你就可以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是你不可能吸收從沒有做過管理工作或幾乎沒有做過管理工作的人,然後在課堂上傳授給他們軟技能。你在課堂上教的應該是那些具有這些軟技能而且每天都在用的人。 擴大他們已有的技能,對嗎? 沒錯,給他們一個機會來共用和反思他們作為管理人員所做的事情。而把一群從沒有做過管理的孩子招來,然後聲稱要教給他們領導才能或其他什麼軟技能,簡直是荒唐可笑。培養目的錯了現在,許多MBA畢業生儘管有從事管理的志向,但卻在諮詢公司和投資銀行任職,而沒有選擇製造和銷售產品的公司。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想掙錢掙得快,而諮詢公司和投資銀行給的工資都很高。這些地方又很像學校,也是提供案例分析:每天都有新的挑戰、新的生意,這樣他們幹什麼都幹不深,而且他們不必為提供的諮詢意見承擔任何後果,也不必去履行什麼。 我想,大多數製造比較不錯的摩托車引擎的人---如果我能用這個產品打個比方的話---都是些企業家。那麼MBA畢業生成為企業家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看看《公司》雜誌(Inc.)的企業家排行榜就知道了,MBA在上面並不是耀眼奪目。哈佛商學院聲稱,若干年後,它的許多畢業生會成為企業家,但你翻翻資料就知道,他們大部分人只是在一些小公司供職,當個什麼顧問之類的,或開個什麼小房地產公司等等。 我們從納斯達克的高科技公司排行榜中,挑出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所有公司,然後看看公司創始人和仍然管理這些公司的人當中,MBA有多少。結果,公司創始人中MBA的比例並不高,而且他們大部分開的都是小公司。管理這些公司的多數MBA都是後來加盟的,而且不敢肯定他們管得有多好。 您在書中沒有談到MBA課程的女生情況。她們的發展傾向有何不同嗎? 我認為讀MBA課程的女生和一般的女子稍有不同:比較咄咄逼人,在管理中不太善於展示婦女的個性特徵,等等。我認為在管理上有陰陽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較陽剛、比較強硬的管理理念,另一種則是使眾人參與意見的比較民主的管理風格。 MBA教育存在偏頗,即重分析、輕經驗。這種情況又造成兩種不健全的管理風格:一種是精打細算,另一種是個人英雄。精打細算類型的經理人多年來一直在汽車業和電信業很吃香,他們關注的是所謂實實在在的資料。這些人取得了成就,是因為這些行業情況特別,有時品質平庸、缺乏創新也能蒙混過關。但是後來人們對產品品質和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一想來自日本的競爭。再後來就是股東價值被提升到一個重要位置,公司大力宣揚產品品質和創新精神,致使英雄式經理人應運而生。公司業績的好壞不再看是否改進了產品或服務品質,而是看股價是否上升。各公司董事會紛紛決定,權利必須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他才能採取一切必要手段改進這些數字。於是首席執行官CEO們搖身一變,儼然成了國王,而股東價值變成了業績好壞的標準。 您認為這些不健全的風格不僅對管理本身,還對整個社會造成一種消極影響:比如說,薪酬高得離譜,隨意解雇員工等等。 MBA課程是造成這一癥結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和某些諮詢行業的做法有關,和某些商業媒體製造英雄、追蹤快訊的做法有關。大膽購並、大批裁員都是頭條新聞的好素材。這牽涉到很多事情,而MBA是其中的一部分。 您對股東價值這一概念很反感。 我把它叫作公司對社會的不負責任,就這麼簡單。弗裏德曼 (Milton Friedman)等人所持的觀點是,商界與社會問題並沒有什麼商業關係,因此讓他們只管商界的事好了。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鑽研經濟論的理論家來說,這是個不錯的觀點。你給我說說有沒有這樣一位經濟學家,他認為社會問題決策對經濟沒有任何影響!沒有經濟學家會持這種觀點,既然是這樣,那麼怎麼會有人認為經濟問題決策對社會沒有任何影響呢?而且,如果我們都是這樣培養經理人,讓他們忽視經濟活動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那麼我們的社會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在書中引用了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的話。根據他的觀點,我們的社會最終會變成一個依賴法律條文的社會,而那將是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我不是說,商人都應該變為政客來就社會問題做出決定。我的意思是,他們在進行管理時,必須有這樣的敏感,就是他們所做的決定對社會是有影響的。 您的意思是,MBA課程所推崇的管理理念是狹隘的、唯利是圖的了? 簡單地說,就是這樣。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但的確如此,因為MBA推崇"你什麼都能管"這樣的理念,就像雇傭兵一樣,真的是只要給錢,為誰打仗都行,不管是什麼仗。我覺得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這樣的東西,加上MBA所講授的管理課程是脫離實際的,也助長了這種行為的蔓延。 您對公司承擔社會責任這一大趨勢是怎麼看的?是真實發生了呢?還是紙上談兵? 對很多人來說,是真實發生的,但就效果而言,基本上還是紙上談兵。 對哪些人是這樣? 對那些提倡社會責任感的人是這樣,他們是動真格的,而且對此深信不疑。但我覺得他們沒有取得多大進展。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關係。這好比在教一堂道德課,同時要和八堂股市課競爭。是場硬仗。有點兒像你在跟人說:"請自重。"而這時正有另一人往你的腰包裏塞錢行賄一樣。社會責任感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到處去乞求經理人對社會負責。目前這是一場政治較量,原因是金融勢力的絕對控制,不僅對商界的控制---這可能已屬正常---而且還對整個社會的操縱,包括以完全合法的方式買通政客,比如通過種種巧立名目的方式向政客捐款等等。反正是很濫。 是不是就像您所說的合法的腐敗,即和法律條文打擦邊球的行為? 剛好擦邊。安然公司等只是冰山的一角,而你可以上法庭對付這一小塊。令我擔心是那些沒有浮出水面的合法腐敗行為。我這裏說的是在經理人的報酬和隨意解雇員工方面出現的一些極端做法,說的是某些職業經理人,他們自稱是所謂的受雇槍手,運用溫和技術來管理一切需要管理的東西。但是,如果一種技術將使一家企業變得貪得無厭,如果它的目的只是"精打細算、斤斤計較"的話,那麼這樣的技術就不能算是溫和的了。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吝嗇的社會嗎? 根據您的推斷,在培養能為社會帶來積極變革的人才方面,如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或領導非盈利機構等,商學院未能勝任其職。您的確說過,"商學院所傳授的種種邪說中,沒有比這樣一種說法更為恬不知恥的了,就是,有了工商管理學位,畢業生就有能力管理任何一家公司機構。"這是不是過分了。 我不認為我的話過分了,我覺得商學院的所作所為才是過分。他們是在培養商業管理人才,又怎麼能認為這些人能夠管理其他類型的機構呢?他們的隱含意思是,應該像管理公司那樣管理所有一切,而這種想法是非常有害的。對想要將政府機構改頭換面的MBA人士,我要說,"我是位公民,不是你的客戶。"至於管理醫院,任何人如果需要一套什麼使命宣言書才能管好醫院的話,那他乾脆到別的地方找工作好了。培養內容錯了您推崇真正的管理,但也認為管理既算不上一門科學,又不能說是一種職業。 職業有著一套系統化知識,你需要經過培訓和認證才能從事某種職業。比如說醫學,我們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做哪種手術效果最好;再比如說工程學,我們知道哪種材料最適合建造橋樑。這些知識可以在實踐之前傳授。 但我們在管理方面就沒有多少系統化知識,也肯定沒有一套認證機制來確保有優秀的管理人才。其實最常見的認證機制,也就是我們說的MBA,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有很多傑出的經理人從來沒有上過一天的管理課程。而我們不可能有優秀的外科醫生連一天的醫學院都沒上過,或優秀的工程師從沒有學過物理。所以,把管理當作一種職業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在管理方面沒有哪一樣東西是符合職業技能資質的。 至於說什麼是科學,物理是門科學;化學和生物都是科學。而管理就不是科學;它不是去發現真理。管理甚至連實用科學都算不上,因為實用科學畢竟還是一種科學。除了做許多事情外,管理主要是對科學的一種應用。管理人員運用一切實用手段來完成任務或帶領其他人完成任務。 大多數管理工作是一種手藝,也就是說,要依賴經驗,要在工作中學習。可以這麼說:做管理的與其說先思後行,不如說先行後思。 您認為各商學院未能勝任其工作。問題出在哪兒呢? 現在,知名商學院只注重商業職能,而不重視管理。當然,管理人員必須瞭解各種商業職能,如市場、財會、銷售等等,但是商業運作和管理運作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即使瞭解了所有這些職能也不等於說他就能幹好管理。 現在,商學院在分析事物、以及把這些專業化職能進行分門別類方面做得很成功,但是把這些東西歸納起來,編織成一幅完整有機的遠景圖或總結出一套綜合系統,這方面它們還做得很不夠。而這正是管理工作中比較難、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書中,我對兩種綜合歸納方式進行了比較。第一種是"宜家"模式:學校提供零部件,學生負責組裝。但可惜沒有說明書,這些零部件雖然看上去切割得整齊俐落,但卻裝不到一塊兒去。現實生活中的管理更像是擺弄這些樂高積木:組裝這些零部件不止一種方法,而搭建出比較有意思的結構是需要花時間的。 商學院偏重分析,它的問題在於導致人們只強調技術或公式化思維。我把技術定義為可以用來代替大腦工作的一種東西,而管理學院就是專門提供學習各種技術的課程的,例如人力資源的開發技術或者財務資源的組合模型等等。我不是說在管理中不能使用這些技術,而是要謹慎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不是動不動就想用來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讓人覺得學會這些技術可以彌補缺乏管理經驗的不足。你已經聽說過所謂的工具法則,就是:給你一把榔頭,你看什麼都像釘子。那麼MBA課程給了學員們太多的榔頭,結果對他們來講,許多企業都好像是一張張敲打過釘子的床。 說到這裏,我想起您書中引用的一句話很令我震動,是一位研究商業戰略的教授的觀點。他說,如果一個人知道如何設計一部很棒的摩托車引擎,他就可以在幾天內把你需要知道的有關商業戰略的所有東西教給你。而即便你是一位研究戰略的博士,幹多少年你也不一定會設計出一部很棒的摩托車引擎。 對,我認為經商就好比設計摩托車引擎。傳統的MBA課程只是空談戰略而沒有摩托車。 但您不是也說,經商要成功,首先必須有好產品嗎? 沒錯,要想有好產品,你就得瞭解產品。我們有些所謂的經理人頻繁跳槽,卻對行業知識一竅不通。在那些快速發展的消費品行業,也就是大多數MBA案例用的模式,你可以從生產鋼筆的公司跳到瓶裝水公司,再跳到生產薯片的企業,因為你可以帶著市場行銷技能走遍天下。但是"快速發展"很少能夠和"創新與提高"劃上等號。在這些行業,變革是很緩慢的,重要的是利用品牌效應。 好的,您已經對傳統的MBA課程進行了批評。現在想聽一聽您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麥吉爾大學的"國際實踐管理碩士"(International Masters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課程的宗旨正是我所說的那樣:把經理人培養成更好的經理人。我們希望這些人是由他們的公司保送和資助的。他們將學習若干個模組,每個模組只學習兩周時間,這樣他們仍可以工作。我們不希望他們脫產,還是做他們的經理,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盡可能多的學習時間集中在思考他們各自的管理經驗上。我們帶來概念、想法、案例和理論,而他們帶來的是經驗。我們在課堂上要做的是將兩者以個人形式、小組形式或全體討論形式融合起來,目的是把盡可能多的學習時間集中在思考他們各自的經驗上。 國際實踐管理碩士(IMPM)課程開設多久了? 有九年了。第九期學員班馬上就開始了。到目前為止已經大約有二百五十人畢業,基本上是每期三十到三十五個人。這裏說的都是傳統大公司的管理人員,如松下、富士通(Fujitsu)、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和摩托羅拉(Motorola)等。 應該有很多這樣的課程,成千上萬人去聽。這一模式顯然很奏效。其他有些學校已經採納了我們的一部分做法。而且企業也在它們的課程中運用了這一模式。英國宇航公司(British Aerospace),現在叫做BAE系統公司(BAE Systems),開設這一課程大約已經有六年了。他們整個高層管理部門,大約一百五十人,都上過這個課。 您在書中詳細地介紹了這一課程,與傳統的MBA課程相比,的確是另闢蹊徑。 只要MBA名副其實,也就是實實在在地進行商業職能培訓,我是不會反對的。培訓是沒有錯的,但它和管理沒有關係。有人抓住我對MBA的評論不放,因為這樣可以有戲看,但本書的核心意思是對管理行為的批評,即對管理腐敗行為的批評。它還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管理方法有很多種,那麼培養管理人才的方式自然也有很多種。 海歸MBA:理論如何照進現實(一)對於MBA教育,一直以來有一種反對的聲音,影響最大的當屬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亨利·明茨伯格,這位管理大師一直在向自己所在的管理教育圈子猛烈開火,認為MBA教育重管理、輕經驗、脫離實際、紙上談兵。也許其對於MBA的批評過於嚴厲,但不可否認,如何讓理論和實際結合是MBA教育所面臨的重要挑戰。 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如何把課堂上的“知”應用於實際中的“行”,對於管理教育機構是一種挑戰,對於接受MBA教育者同樣是一種挑戰。而對於那些海歸MBA來說,這種挑戰就更具有典型意義了:如果說MBA教育具有理論脫離實際的危險的話,那麼在一個商業環境和中國有很大差別的地方讀MBA,這種危險會不會變得更大?如何才能避免生搬硬套,讓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本刊採訪了三位經理人:美歐亞國際商務諮詢公司董事長王輝耀、瑞爾齒科創辦人鄒其芳、英孚教育中國區總經理張熙,三位海歸MBA分別結合自己的實踐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王輝耀:做適應不同環境的通才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大多數中國人都還不知道MBA為何物,你卻走出了國門,成為加拿大最早一批獲得MBA的中國大陸留學生,當時為什麼會想到去讀MBA呢? 王輝耀:我是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從農村插隊考進大學的77級大學生,當時讀的是英美文學專業,那個時候對MBA的瞭解可以說是零。畢業後我進入了當時的經貿部工作,開始接觸到中國商務的真正實際,參與了一些中國企業對外經濟合作的業務,包括同世界銀行、亞行、聯合國成員機構和國際跨國公司的合作,開始深深感覺到自己商務管理知識的缺乏。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給一個來經貿部講學的國外商學院的教授做翻譯,從他那裏我瞭解到了MBA教育,逐漸堅定了學習工商管理的願望。而在當時,唯一能學現代工商管理的地方,就是國外。 我先後在加拿大的兩所學校讀過MBA課程,溫莎大學商學院和西安大略大學的毅偉商學院,後者是國際上最好的商學院之一,我在這裏讀了工商管理的博士研究生。MBA教育幫助我順利地走上了管理生涯,1988年我進入加拿大最大的工程諮詢公司SNC-Lavalin國際公司擔任助理經理,兩年之後就做到了國際市場和項目融資董事經理。1990年我又應聘成為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駐香港及中國地區首席經濟商務參贊,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出生在大陸的華裔外交官。1993年我選擇了創業,創辦了加拿大亞加集團公司和美歐亞國際商務諮詢公司。 在海外接受的MBA教育給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王輝耀:MBA不只授予學生一個工商管理的碩士文憑,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足夠的能力和信心。我覺得北美的MBA學生總的來說,思想都非常活躍,很少有各種條條框框。他們絕大部分都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在課堂上個個生龍活虎,踴躍發言。教學的風氣就是鼓勵大家從不同角度來考慮問題。這種討論和案例式的教學方法重點在啟發學生的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在這樣一群同學當中,在一種激烈競爭的狀態下,再加上教授的引導和啟發,以及設身處地像總經理一樣分析和處理幾百個來自不同行業的實際商戰的案例,對一個人的能力發展的確推動不小。 可以說,這樣的MBA教育不一定培養“知識份子”,而是造就“能力分子”。它不注重造就知識型的“專業人才”,而只造就擅長做“職業老闆”的通才。通過研究和分析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具體案例,學生們接觸到管理企業可能遇到的幾乎所有的問題,這種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成功經營企業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們必須有一種能力,使自己能夠站在一個高層次來把握和分析問題。 如何能夠把課堂上學到的和實際工作中用到的結合起來呢? 王輝耀:我感覺儘管北美培養MBA的學校,在教學上的側重點各自不同,但都離不開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視,都離不開學生基本管理技能和商業經營能力的訓練這個根本。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許多課時,教授們都要我們就分析的案例提出“行動計畫”。不管你引用了多少理論,到最後還是要落實到行動計畫和解決方案上來。 我記得曾經有人問一位哈佛商學院的MBA畢業生:難道研究美國的案例可以指導中國的實踐嗎?他這樣回答:“熟悉一個案例毫無用處,但商學院的教育恰恰就是通過這些案例教給你解決問題的思路。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在哈佛的兩年裏分析了1,000多個案例,我覺得已經把這個工具使用了1,000遍,現在只不過是在實踐中使用1,001遍。” 對於接受MBA教育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明白,學到的這些東西是要用在實踐中,而不是用來誇誇其談的。約翰·奈斯比特說:“我們正從很快就要過時的專家,轉向善於適應不同環境的通才。”我說MBA是通才的培養,而通才最大的優點正是善於適應不同的環境,不然,學到的知識就會很快過時。 熱潮之後再思考:MBA到底要不要上?MBA市場的降溫,雖然在短期內給各大商學院和MBA們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是退熱以後,人們才能冷靜地思考MBA真正的價值。在市場和資源的新一輪調整過後,泡沫散去,精髓存留,才能重新建立起健康良好的MBA就業環境。 世界經理人網站用戶“領悟”曾經從事過IT、金融業,服務的都是大型企業和國企。目前和朋友合夥辦了一個小公司。自己做了老闆的“領悟”才發現自己要會而不會的東西真是太多了。他選擇先放下管理公司,到大企業做總經理助理來學習。 他的問題是,想參加MBA培訓提升自己。但對於良莠不齊的培訓市場信心不足,對於MBA價值的理解只停留在宣傳冊上。MBA究竟能為他帶來什麼?他到底應不應該上MBA? 世界經理人網站的用戶們熱心地回答了他的問題,並將問題進行了延伸討論,其中不乏一些能令我們深思的觀點。 上不上,不重要,目標明確更重要 MBA課程歸根結底是一種教育,而且是一種專業化的針對性很強的教育。對於成人教育來說,學生的自主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明白自己需要什麼,能通過什麼方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這遠比考慮讀不讀MBA更重要。 來自德格中國的“scu_dc”認為讀MBA之前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現在有很多人讀了MBA以後感覺收穫不是很大,他覺得主要是因為他們本身對自己的發展路線並沒有一個規劃或者說是認識,讀MBA只是因為當前的工作不是很滿意,想為自己找一個跳板。 選擇學校很重要,個人努力更重要 在討論的過程中,很多用戶與“領悟”一樣,對於目前MBA教育培訓市場缺乏信心。有一些人認為應該去國外讀MBA,才有品質保證。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lanzhouzhaojiang”認為上MBA未必一定能夠有提高,有收穫。如果只有課本和照本宣科的老師,這樣的MBA課沒有意義。所以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學習一位有真才實學的老師是

现在已经是公司中层管理,想要提升自己?是该考MBA还是emba?

首先MBA是工商管理硕士,比较适合在发展中的公司基层或中层管理者。可以说更关注的是考生的发展潜力。对于职位和工作背景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Emba则不同,是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看似之差“高级”二字但是还是有差别的。他更注重的是工作经历,一般是大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主要以学习更为先进的管理手法以及拓展人脉为主。
因为不了解题主的具体情况,没有办法具体解答,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私信~

你首先要知道你报读清华大学EMBA能得到什么:
1、理论知识的沉淀,掌控企业发展方向
2、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3、听名师言悟成功之道
4、两年同窗生涯结下来兄弟姐妹般的友情
5、收获信任,商业上相互合作
6、上市公司有文凭要求
7、最为适合的解决方案
8、得到社会的认可
只要你能够充分利用以上获得的资源,想要逆袭就不是难事。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可以登陆emba招生信息网或者关注贴吧:emba招生信息网吧https://tieba.baidu.com/f?ie=utf-8&kw=emba%E6%8B%9B%E7%94%9F%E4%BF%A1%E6%81%AF%E7%BD%91这些都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的知识。


EMBA课程对个人能力提升有何作用?
5. 提升人脉网络:EMBA课程通常会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学员,通过学习和交流,学员可以建立广泛的人脉网络,这对于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6. 提升自我认知:EMBA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学员可以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7. 提升职业竞争力:EMBA学位...

如果我学习emba,对我以后找工作会有什么帮助呢?
增强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EMBA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中的团队项目和实践经验,你可以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这对于担任高级管理职位非常重要。提高薪资水平:学习EMBA课程可以提升你的职业竞争力,增加你在职场中的价值,从而提高你的薪资水平。一般来说,拥有EMBA学位的...

EMBA课程能提升哪些能力?
1、提高完善自我。EMBA集管理、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沟通诸多领域之大成,是锻炼自己成为工商管理通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扩展高端人脉。EMBA就读人群主要是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知名企业家很多,通过两年的学习,大量案例分析,实战模拟,团队合作,企业走访及境外考察等方式,结成深厚的同学情...

如何通过清华EMBA完美逆袭
1、理论知识的沉淀,掌控企业发展方向 2、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3、听名师言悟成功之道 4、两年同窗生涯结下来兄弟姐妹般的友情 5、收获信任,商业上相互合作 6、上市公司有文凭要求 7、最为适合的解决方案 8、得到社会的认可 只要你能够充分利用以上获得的资源,想要逆袭就不是难事。...

EMBA培训精髓有哪些
第一点:综合职业素养 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们来说,已经在事业达到顶峰的状态下,关于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就比较的重要了,因为职业素养是可以影响到自己未来发展以及走势的关键所在。因此在EMBA培训过程中,关于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综合职业素养是非常的关键的。第二点:应变能力 高级管理人员们的应变能力是在日后...

工作后你为什么要读EMBA?
5. 实现自我价值 提升个人成就感:通过学习EMBA,学员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这对于那些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为行业领袖:EMBA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的行业领袖。通过学习EMBA,学员可以朝着成为行业领袖的目标迈进。6. 终身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emba现在被很多人去报考,那它到底有什么用
EMBA学员通常具备一定的职业成就和管理经验,他们需要通过EMBA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EMBA课程通常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战模拟等方式进行教学,学员需要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从而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EMBA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激发团队潜力、协调团队成员...

报名费学习emba的目的
首先,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深入学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学员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商业素养和管理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有助于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还能够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EMBA...

备考EMBA 的实用方法有哪些?
备考EMBA的实用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1. 确定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EMBA项目。2. 提前准备:在申请之前,提前了解EMBA项目的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和学费等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3. 提升英语水平:EMBA课程通常使用英语授课,因此提升英语水平是备考的重要一环。可以...

emba是什么?
通过EMBA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系统地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商业挑战和机遇。EMBA也是一个拓展人脉、交流学习的平台。在EMBA课程中,我们会和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同学一起学习和交流。通过互相分享经验和观点,我们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