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帖原文、译文如下:
1、原文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2、译文
午觉初醒,肚子甚饿。这个时候,正好收到了你的短信,还有你送给我的腌制韭花。俗话说,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初秋时节,韭菜花味道正香。煮好羔羊肉,将你送我的韭菜花拌着一起吃,觉得羊肉的味道更加鲜美,这实在是一道美食啊。饱食之后,心中十分感谢。在此,慎重地写这封信,表示我的谢意。恭请你体察我的感谢之心。以上,七月十一日,杨凝式书写。
3、作者介绍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善于书札。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韭花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韭花帖》原文如下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
译文
我白天睡醒正自饥肠辘辘之时,忽然接到您的书信,和您不以我鄙陋赐予的美味佳肴。在这一叶落知天下微凉的初秋,正是韭花味道初显之时,用它来佐味肥嫩的小羊,实在是美味啊!
创作背景
杨凝式的父亲杨涉是身居高位的宰辅,杨凝式也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却都做不圆满,常以“心疾”为由推辞官场事务,又曾佯疯行于世上,为人所难理解。但是,杨凝式对于书法十分敏感,由于异于常人,又令人感到惊奇。《韭花帖》是杨凝式记述他自己昼寝之后,感觉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无比,于是灵感大发写下此作 。
赏析
《韭花帖》用笔和缓,不同于《兰亭序》的轻快巧丽,笔画的气息更加质朴沉着。在结体上,奇中寓险,险中见奇。在用墨上尽力使墨气沉入纸下,充分吸收。章法布局上将字距与行距拉得很开,是真正的清朗宽绰,这种布局在杨凝式以前的作品中是很少见到的,这大概是因为他此时已经不是年少轻狂,而更追求简淡潇散,追求自然。此外,《韭花帖》虽不及杨凝式其他作品那样以欹侧取态,却在单字结体上独出机杼。从书法意趣的追求来看,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人喜写楷书,宋人爱作行草。杨凝式处在唐完结而宋未开启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内,早年师法欧阳询、颜真卿、怀素和柳公权,再上溯“二王”,取众家精髓而又不被任何一家圈禁,于不期然中走出了唐人书法的境界而开一片天地,身后又开启了宋代尚意书法的先河。
此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结构严谨却不失森严密布,通篇秀雅恬淡,二王精髓毕现,魏晋风神十足,可谓是作者“心手双畅,翰逸神飞”的佳作。笔画遒劲,结体趋长,劲健而不乏妩媚,章法布局更是独特——字距较大,行距更宽,疏朗而又浑然一体,在空间之中充满了平和之气,这种行距、字距都留得很宽绰的章法,得益于甲骨文、两周金文和汉隶的疏散排布。
该作品洋溢的逸气灵韵,以及作为其表现特征之一的疏阔章法,则是由杨凝式首开其风的。在分章布白上,《韭花帖》的最大特点,在于字距或紧密或疏离,总体上字与字间距明显拉大。行间距宽度更被人为地夸大了,显著超过字距,可谓前无古人。杨凝式以精到的中锋用笔、流美的线条分割空白,形成虚实相生、变化无穷的空间。在时空交错中,点画振动,计白当黑,墨华鲜润,云光徘徊。
作者简介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又自称希维居士、关西老农,因出生于癸巳年,由此自号癸巳人,陕西华阴人。他的祖辈均为唐朝重臣,父亲杨涉更是官至宰相。自唐昭宗时中进士后,曾任秘书郎一职。唐朝灭亡后,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频繁更替,杨凝式这个出身官宦之家的才子,亦“大为时辈所推”。他文才风流,文章为世人喜爱,在诗作上,亦有佳名传世,如“院似禅心静,心如觉性圆”,清丽而脱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