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翻译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 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 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 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 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 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 宝贵只因美人赠。
出自作品《诗经·邶风·静女》,这是《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可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原诗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文】文静的姑娘真漂亮,(她)在城墙一角等着我。(但是她又故意)藏在草丛里不现身,(急得我在城墙一角)直搔头发,又徘徊不安。
【注释】
1、静女:文静的姑娘。女,女子;姑娘。
2、其: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既有凑音节的作用,又有强调的作用,无实义,不翻译。
3、姝:形容词,美丽;漂亮。
4、俟:动词,等;等待。
5、于城隅: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提到谓语前面状语的位置。在城墙的一角。于,介词,表处所、方位、地方,在。隅,墙角。
6、爱:通“薆”,名词,艾蒿。这里活用为动词,藏在艾蒿(草丛)里。
7、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这里可不翻译。
8、见:通“现”,动词,出现。
9、搔首:挠头。
10、踟蹰:即徘徊。也说“踯躅”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常用来形容心神不定。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翻译

原文: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文: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资料:
1、语出《国风·邶风·静女》,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2、作者: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3、原文
《静女》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意思是: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出自周代无名氏《国风·邶风·静女》,原诗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一般的说法都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主旨赏析:
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邶风·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