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青花瓷以绘制为主,辅以堆贴工艺。洪武青花瓷纹饰绘制布局疏朗,简练流畅,改变了元代多层次布局,纹饰繁缛的特点,留有较多白地。官窑器的画凤多精细清秀,画法工整,民窑器的则更加自然写实且绘画简练豪放,创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划”。
洪武青花所选用的装饰图案与前后相邻朝代相比显得单调,各种折枝、缠枝花卉花卉,扁菊纹使用最多,也使用一些兽纹,如龙凤纹等。另外,庭院湖石、石栏芭蕉、岁寒三友、鸳鸯池塘、灵芝纹等亦常见。元代习用的杂剧故事、水藻游鱼纹已很少见。碗、盘底心有书草书福、寿字。还有一种采用器内阳文印花,器外青花装饰的做法。
洪武青花的主体纹饰有龙纹、山石纹、牡丹纹、梅花纹、竹纹、松树纹、菊花纹、山茶纹、月季纹、莲纹、芭蕉纹、海水纹等。辅助纹饰有卷草纹、缠枝灵芝纹、双层莲瓣纹、忍冬草纹、回纹、如意云纹、宝相团花纹等。
与元代图案相比,洪武青花已表现出自身的某些时代特征,例如纹饰层次开始减少,茶花叶片和蕉叶中茎留白不填色,西番莲叶和牡丹叶片普遍缩小,明显细瘦,并产生变形,有的叶片有明显的出尖现象。菊纹多绘成扁椭圆形,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折枝或者缠枝莲纹大都呈螺丝状,而元代的缠枝莲纹多为葫芦状。同时元代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至洪武时则明显缩小,昔日的硕叶纹饰不复再现。图案的布局渐趋疏朗,开始改变元代装饰多层次、满花纹的风格。
龙纹大多以云龙纹绘饰,形象不如元代凶猛。龙头小、细颈、蟒身、作腾飞状,头部描绘简单,独角或双角,龙头大多有后掠的披发,晚期绘有竖发。爪有三爪至五爪的,三爪较多,爪之间绘得较分开,呈车轮状。鳞呈小圆弧形,留白边,立体感强烈。常伴有云纹,云形粗短,呈品字形排列,向一侧弯曲。
山石纹绘画手法基本和元代相似,略细瘦一些,在花朵的顶部荷花瓣的一侧留白,呈现出花瓣间的间隔和花朵的层次,四周补地子的花叶是较细瘦的螺钉形卷叶,比元代的更为写实。
芭蕉纹蕉叶宽大而丰满,蕉叶中心的主茎脉双线勾绘成平行竖线,中间留白不填色,两片蕉叶间叠有一片蕉叶,叶尖稍圆,叶子边缘绘成细碎且密集的锯齿状,轮廓线用复笔渲染。
莲花纹花蕊有石榴形、圆形,四周绘有连珠纹的圆形花蕊。花瓣绘成麦粒形或变形莲瓣形。叶子比元代瘦小些,像螺丝形。
菊花纹以扁菊花为多,扁菊花纹呈圆形,花心绘斜网状或螺旋状。花蕊外部用双线勾描轮廓。花瓣有两层和三层,最里层为白色小花瓣,只用线描而不上色;外层花瓣填色,每个花瓣顶部和一侧都留白边,表现出花瓣的层次。菊花叶子一般绘成葫芦状,叶子两侧各有一或两个分叉,显得画面较活泼。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是明代洪武青花瓷器中的佳作,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密,描绘细致,高32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11厘米。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足内满施白釉,无款。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上图为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从图中可以看出其青花颜色明显发黑。我参观过元青花文化展后,那靓蓝浓翠的青色早已深深刻在脑海里。而洪武之后的永宣青花,也在元青花的基础上日臻完美,青翠的颜色如宝石般鲜艳亮泽。为什么唯独过渡阶段的洪武青花却偏于暗黑呢。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猜测可能是元末战乱造成青花烧造水平的倒退。不想最近看了高阿申先生的《明洪武青花瓷的呈色研究》才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原来如此啊。
根据作者的观点“明洪武青花瓷的色泽偏于暗黑,其实是人们刻意追求的,反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与审美取向”。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对瓷器有广泛兴趣的皇帝,洪武二年即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他把瓷器看作中国国粹。在御窑厂创立后马上对流行于元青花上的常规图案予以大刀阔斧的修改,诸如牡丹、菊花以及蕉叶、回纹等图案纹饰较元代变化很多,从而使洪武青花在装饰图案上截然有别于元青花。以明太祖为代表的中原统治者灭元夺天下之初便提出了“同讨夷狄,以安中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等主张。建御窑厂,树本朝纹饰其宗旨就是要“破”元青花,“立”明青花。而一改元青花湛蓝的颜色,让其发黑发灰与立明青花这一方略是一脉相承的。青料发黑,可让画面更像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使瓷器更具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洪武御窑厂奉命烧造的官窑器,是以青花是否“偏于暗黑”为质量标准的。也正是因为料色呈黑色或灰色的青花瓷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宠爱,才会深藏于故宫内,由皇家代代相传。
事实上洪武青花瓷依旧使用低锰高铁的进口钴料,而要让明明发蓝的青花料变成黑色,只有在温度偏低、窑内还原气氛不足造成偏氧化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而偏氧化系火候失控所致,属烧造缺陷,要故意为之是十分困难的。与呈色稳定的钴蓝相反,以铜红料为着色剂的釉里红,呈色极不稳定,窑内温度和气氛稍有不当,釉色便向黑或灰色转化。而传世的洪武釉里红典型器全部为黑灰色,可以想见御窑厂正是利用了铜红釉易向黑灰色转化的特点,以釉里红替代青花来生产和制作“釉里黑”瓷器。无论是偏于暗黑的青花,还是釉里黑瓷器,都证实了洪武时期“尚黑”的审美情趣。
我想对于作者抛出的这一论点,专家们看后一定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为一个古瓷器的业余爱好者,我只想通过广泛的学习来丰富自己,实在没有资格来讨论对与错的问题。我以为这个观点非常新颖也很有说服力,同时我更佩服作者思考问题的独到方法。当众多专家学者还在就事论事地从分析洪武青花的钴料等方面入手来解释青花发黑的成因时,作者却选择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把洪武青花瓷放到中国大历史的背景下,从朝代更迭、文化回归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人们常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理虽然简单,但真能走出来其实很难。想看到森林、见识庐山需要更渊博的知识,更宽广的胸怀。大概只有熟读历史、饱览文化典籍,才会鉴赏古典艺术之美,才能读懂艺术中凝聚的文化精髓吧。我今天学到的不仅仅是洪武青花瓷,还有治学的方法呀。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明洪武青花缠枝花纹碗明洪武
青花菊花四季花纹盘明洪武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1994年被评为国宝级文物的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
洪武青花瓷鉴定 目前大明洪武青花碗怎么鉴定真假
学术价值:尽管洪武青花在市场上罕见,但对于学术研究而言,了解其鉴定特征仍具有重要意义。学者和收藏家可以通过学习洪武青花的工艺特点、历史背景等,提升对青花瓷的整体认识。综合鉴定:多因素考量:在鉴定洪武青花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发色、瓷质、胎质、器型、纹饰等多个因素。同时,还需结合历史文献和...
明代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明代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明洪武青花瓷青料
故宫收藏的明洪武时期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体现了官窑制品的风采。洪武官窑所用的国产青料铁含量较低,锰含量较高,提炼不够精细,故青花色泽带灰,常见铁锈斑,斑点深入胎骨,显示钴料中的锰和铁杂质。青花有的呈淡蓝色,色泽稳定,斑点散布,增添层次。与永乐、宣德青花相比,洪武青花风格独特,不...
明代和清代青花发色的区别图片
图:天启青花 图:崇祯青花 清朝青花瓷 清代顺治时期青料有两种,一个是产自浙江的浙料,浙料在天启、崇祯时期已经出现,但使用较少,明代晚期以后的清代顺治、康熙朝把浙料作为主要青料,一个是江西的土青。发色特点:由于晕散严重,纹饰模模糊糊,如隔雾观望,有翠青和灰青两种,有黑褐色斑点。图...
可遇不可求——明代洪武瓷
当时的御瓷烧制、监督都由朝廷督办,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工匠,使用最好的材料,专门生产皇家使用的瓷器。烧制手段和配方都严格保密,对器物的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严格的规定,禁止民间使用。从现在发现的情况来看,洪武瓷器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具有元代的风格和明初的特点。器型粗大,胎体厚重,青花...
青花瓷有哪些代表作?
1.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成交价228,341,978元,拍卖公司佳士得,拍卖日期2005年7月12日。2.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成交价10,812,000元,拍卖公司佳士得,拍卖日期2005年11月28日。3.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瓜果纹梅瓶:成交价11,020,000元,拍卖公司苏富比,拍卖日期1998年10月30日。4. 明...
大明洪武年瓷器、器型有哪些?
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从传世收藏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青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青翠艳丽,也不同于典型永乐...
看青花瓷烙印辨别制作年代
1522—1620)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明天启、崇祯青花(1621—1644)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成为时代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辨别出青花瓷的制作年代。
明代青花瓷价格及简单介绍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明代青花瓷大多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洪武、宣德(1368-1435年)年间;中期是正统、正德(1436-1521年)年间;晚期是嘉靖、崇祯(1525-1643年)年间。时期的不同对于青花瓷价格也会受到影响,早期青花瓷的价格自然比较高。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在呈色与纹饰上、青料与胎釉结合等情况下都会随着...
科普: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特点整理(一)
明早期青花瓷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洪武、永乐、宣德三个时期。洪武时期的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风格,并开创了新样式,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永乐时期,国力强盛,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宣德时期,青花瓷器则以其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