钪的发现由来

钪(旧译作鉰、鏮)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c,它的原子序数是21,是一种柔软、银白色的过渡性金属。常跟钆、铒等混合存在,产量很少。钪(Scandium),旧译作鉰、鏮,为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c,它的原子序数是21,是一种柔软、银白色的过渡性金属。常跟钆、铒等混合存在,产量很少。
1879年拉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和他的团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黑稀金矿(euxenite)和硅铍钇矿(gadolinite)中发现这个新的元素[1],其名称Scandium是来自Scandi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拉丁文名称。早期,钪和钇和镧一起被列入稀土金属。
钪用来制特种玻璃、轻质耐高温合金。
kàngㄎㄤˋ形声。字从金,从亢(gāng),亢亦声。“亢”意为“管子”、“管道”。“金”与“亢”联合起来表示“金属管子(或金属管道)”说明:1.本字原为古代就有的汉字,并非专为近代化学元素而造。后借用为化学元素Scandium(Sc)的中文译名。2.本字《说文》所无。
◎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易溶于酸。一般在空气中迅速氧化而失去光泽。主要存在于极稀少的钪钇石中。可用以制特种玻璃及轻质耐高温合金等。
在元素化学里,有一系列性质非常接近的金属元素被称为稀土元素。这一系列中包括了十五个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
可以形成Eb₂O₃形式的化合物,其比重3.5,碱性强于氧化铝,弱于氧化钇和氧化镁;是否能与氯化铵反应还是疑问。钪土Sc₂O₃,其比重3.86,碱性强于氧化铝,弱于氧化钇和氧化镁,与氯化铵不反应。
盐类无色,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钠形成胶体沉淀,各种盐类均难以完好结晶。钪盐无色,与氢氧化钾和碳酸钠形成胶体沉淀,硫酸盐极难结晶。
碳酸盐不溶于水,可能形成碱式碳酸盐沉淀。碳酸钪不溶于水,并容易脱掉二氧化碳。
硫酸复盐可能不形成矾。 钪的硫酸复盐不成矾。
无水氯化物EbCl₃挥发性低于氯化铝,比氯化镁更容易水解。 ScCl₃升华温度850℃,AlCl₃则为100℃,在水溶液中水解。
Eb不由光谱发现。 Sc不由光谱发现。
在那个不但对于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一无所知(连电子都是1899年才发现的),甚至还有权威如杜马这样的化学家对原子论都持怀疑态度。能将一个未发现的元素的性质描述得如此精准,真是让读者后背泛起一层隐隐的凉意。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易溶于酸。一般在空气中迅速氧化而失去光泽。主要存在于极稀少的钪钇石中。可用以制特种玻璃及轻质耐高温合金等。
钪用来制特种玻璃、轻质耐高温合金。

1879年,瑞典的化学教授尼尔森(L.F.Nilson, 1840~1899)和克莱夫(P.T.Cleve, 1840~1905)差不多同时在稀有的矿物硅铍钇矿和黑稀金矿中找到了一种新元素。他们给这一元素定名为Scandium(钪),钪就是门捷列夫当初所预言的类硼元素。他们的发现再次证明了元素周期律的正确性和门捷列夫的远见卓识。

钪的发现简史

钪是排位最靠前的过渡金属,原子序数只有21,不过就发现而言,钪比他在元素周期表上面的左邻右舍都要晚,即使在稀土里面,钪的发现也不是较早的,其发现较晚的原因很简单,含量低,钪在地壳里的含量只有 ,也就相当于每一吨地壳物质里面有5克,比其他轻元素相比要低不少。另外呢,稀土元素分离非常困难,这样一来,想从混生的矿藏中找到钪,其实并不容易。不过虽然一直没被发现,这个元素的存在却已经有人作出过预言。在门捷列夫1869年给出的第一版元素周期表中,就赫然在钙的后面留有一个原子量45的空位。后来门捷列夫将钙之后的元素暂时命名为类硼(Eka-Boron),并给出了这个元素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十九世纪晚期,对稀土元素的研究成为一股热潮。在钪发现之前一年,瑞士的马利纳克(de Marignac)从玫瑰红色的铒土中,通过局部分解硝酸盐的方式,得到了一种不同于铒土的白色氧化物,他将这种氧化物命名为镱土,这就是稀土元素发现里面的第六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尼尔森(L.F.Nilson,1840~1899)按照马利纳克的方法将铒土提纯,并精确测量铒和镱的原子量(因为他这个时候正在专注于精确测量稀土元素的物理与化学常数以期对元素周期律作出验证)。当他经过13次局部分解之后,得到了3.5g纯净的镱土。但是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马利纳克给出的镱的原子量是172.5,而尼尔森得到的则只有167.46。尼尔森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有可能是什么轻质的元素。于是他将得到的镱土又用相同的流程继续处理,最后当只剩下十分之一样品的时候,测得的原子量更是掉到了134.75;同时光谱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吸收线。尼尔森用他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给钪命名为Scandium。1879年,他正式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在他的论文中,还提到了钪盐和钪土的很多化学性质。不过在这篇论文中,他没有能给出钪的精确原子量,也还不确定钪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尼尔森的好友,也是同在乌普萨拉大学任教的克利夫(P.T.Cleve,1840~1905)也在一起做这个工作。他从铒土出发,将铒土作为大量组分排除掉,再分出镱土和钪土之后,又从剩余物中找到了钬和铥这两个新的稀土元素。做为副产物,他提纯了钪土,并进一步了解了钪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样一来,门捷列夫放出的漂流瓶沉睡了十年之后,终于被克利夫捞了起来。钪就是门捷列夫当初所预言的类硼元素。他们的发现再次证明了元素周期律的正确性和门捷列夫的远见卓识。 而钪金属在1937年才由电解熔化的氯化钪生产出来。 门捷列夫 (1834-1907)预言了钪的存在。尼尔森 (L.F.Nilson,1840~1899)和克利夫(P.T.Cleve,1840~1905)发现了钪。


钪(Sc) 基本知识介绍

� �1879年,瑞典的化学教授尼尔森(L.F.Nilson, 1840~1899)和克莱夫(P.T.Cleve, 1840~1905)差不多同时在稀有的矿物硅铍钇矿和黑稀金矿中找到了一种新元素。他们给这一元素定名为"Scandium"(钪),钪就是门捷列夫当初所预言的"类硼"元素。他们的发现再次证明了元素周期律的正确性和门捷列夫的远见卓识。 ��

钪比起钇和镧系元素来,由于离子半径特别小,氢氧化物的碱性也特别弱,因此,钪和稀土元素混在一起时,用氨(或极稀的碱)处理,钪将首先析出,故应用"分级沉淀"法可比较容易地把它从稀土元素中分离出来。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硝酸盐的分极分解进行分离,由于硝酸钪最容易分解,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

用电解的方法可制得金属钪,在炼钪时将ScCl3、KCl、LiCl共熔,以熔融的锌为阴极电解之,使钪在锌极上析出,然后将锌蒸去可得金属钪。另外,在加工矿石生产铀、钍和镧系元素时易回收钪。钨、锡矿中综合回收伴生的钪也是钪的重要来源之一。 钪在化合物中主要呈3价态,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成Sc2O3而失去金属光泽变成暗灰色。 ��

钪能与热水作用放出氢,也易溶于酸,是一种强还原剂。钪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只显碱性,但其盐灰几乎不能水解。钪的氯化物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并能在空气中潮解。在冶金工业中,钪常用于制造合金(合金的添加剂),以改善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热和性能。如,在铁水中加入少量的钪,可显著改善铸铁的性能,少量的钪加入铝中,可改善其强度和耐热性。在电子工业中,钪可用作各种半导体器件,如钪的亚硫酸盐在半导体中的应用已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含钪的铁氧体在计算机磁芯中也颇有前途。在化学工业上,用钪化合物作酒精脱氢及脱水剂,生产乙烯和用废盐酸生产氯时的高效催化剂。在玻璃工业中,可以制造含钪的特种玻璃。在电光源工业中,含钪和钠制成的钪钠灯,具有效率高和光色正的优点。

元素名称:钪

元素原子量:44.96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尼尔森 发现年代:1876年

发现过程:

1876年,瑞典的尼尔森,在研究黑稀金矿时,发现了钪。

元素描述: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2.9890克/厘米3。熔点1541℃。沸点2831℃。常见化合价+3。第一电离能为6.54电子伏特。易溶于水,可与热水作用,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元素来源:

从钨矿、锡石及含有其他稀土的矿石中回收制得,主要矿物为钪钇石,极稀少。

元素用途:

可以制造特种玻璃和合金等。它的化合物和氧化钪可用来作催化剂。

元素辅助资料:

在镱土发现后第二年,1879年瑞典化学家尼尔森从镱土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土,称为钪土(scandia),元素名称是scandium,元素符号为Sc。

瑞典化学家克利夫在研究了钪的一些性质后,指出它就是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律预言的类硼。

随着钪以及其他一些稀土元素的发现,完成了发现稀土元素第三阶段的另一半。


元素周期表发现历史简谈
答:门捷列夫也对钪(Sc)、锗(Ge)和锝(Tc)作出了同样的猜测,但直到 1937 年人们才发现了锝,那时他已经去世 30 年了。要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和现代元素周期表有什么区别,最明显的就是现代元素周期表不仅补充门捷列夫空缺的元素,也补充了许多当时不为人知的元素(主要是稀有气体元素和大部分放射性...

元素的发现者
答:1660年,提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体积与压力成反比的定律(英国 波义耳)。 1661年,发表《怀疑的化学家》,批判点金术的“元素”观,提出元素定义,“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并将当时的定性试验归纳为一个系统,开始了化学分析(英国 波义耳)。 1669年,发现化学元素磷(德国 布兰德)。 1669年,发现各种石英晶体...

求:元素发现的历史过程和不同时期不同的方法
答:9. 从周期表推测的元素 镓,钪,锗 9.从周期表推测的元素 镓,钪,锗 10.最后发现的两个安定的元素铪,铼 10.最后发现的两个安定的元素铪,铼 11.放射性元素 钋,镭,锕,氡,铀,镤, 11.放射性元素 钋,镭,锕,氡,铀,镤,12.合成的元素 鎝... 12.合成的元素 鎝...13.超铀元素 錼,钸,鋂,...

稀土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答:稀土(Rare Earth),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 种稀土矿。最早发现稀土的是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ohn Gadolin)。1794 年,他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中分离出第一种稀土“元素”(钇土,即Y2O3)。因为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

稀土的成分是什么?主要用途都有哪些?为何我国屡屡向东洋倭国出售该资源...
答:也有的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除钪之外(有的将钪划归稀散元素),划分成三组,即轻稀土组为镧、铈、镨、钕、钷;中稀土组为钐、铕、钆、铽、镝;重稀土组为钬、铒、铥、镱、镥、钇。这些稀土元素的发现,从1794年芬兰人加多林(J.Gadolin)分离出钇到1947年美国人马林斯基(J....

稀土是什么
答: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 种稀土矿。最早发现稀土的是芬兰化学家加多林。1794年,他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中分离出第一种稀土元素”(钇土,即Y2O3)。因为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历史上习惯地把...

稀土金属的起源
答:稀土是历史遗留的名称。稀土金属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把氧化铝叫陶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稀土。稀土金属的化学性质很相似,所以在矿物中共生,但是钪的化学性质同其他稀土差别较大,一般稀土矿物中不含钪。最稀少...

本森灯为什么能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成分?
答:1861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发现了铊;1863年,德国科学家利赫杰尔发现了铟;1868年,法国让逊和英国洛克发现了氦;1875年,法国科学家列科克,布阿博德朗发现了镓;1879年,瑞典化学家拉尔斯·弗勒德里·尼里逊发现了钪;1885年,德国化学家温克勒发现了锗。这最后面的三种元素的发现,非常有意思,因为他们...

1869年3月,谁正式公布元素周期表
答:对以后整个化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根据周期律修正了铟、铀、钍、铯等9种元素的原子量。他还预言了三种新元素及其特性并暂时取名为类铝、类硼、类硅,这就是1871年发现的镓、1880年发现的钪和1886年发现的锗。

钐的发现简史
答:这是由于核外电子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它们一般均生成三价化合物。钪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稀土差别明显,一般稀土矿物中不含钪。钷是从铀反应堆裂变产物中获得,放射性元素147Pm半衰期2.7年。过去认为钷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直到1965年,荷兰的一个磷酸盐工厂在处理磷灰石中,才发现了钷的痕量成分。因此,...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