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常是以营为作战单位的,一营究竟是有多少人?

清军常是以营为作战单位的,一营究竟是有多少人?各位,在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之前,清军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八旗、绿营。但,在这一年之后,,以湘、淮为代表的勇营开始崛起。而他们的出现则和太平天国如火如荼的运动有关。洪秀全振臂一呼,清王朝立马失去了失去半壁江山,于是的清王朝不得不寻求地方力量的帮助,于是以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为代表的勇营新兵制开始施行,勇营军编有步兵营、马队营和水师营,以营为基本单位。

1853年,湘军建立,1858年,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帮助曾国藩襄办湘军事务,1861湘军制定下一个目标——攻打天京,但是曾国藩的湘军实在无法“归复苏常”,于是左宗棠和李鸿章分担了他的忧愁,左宗棠带部分湘军入浙作战,李鸿章则为江苏巡抚,但是曾国藩无湘兵可派,便让李鸿章自募兵勇,于是淮勇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建立,淮军既是天平天国运动的产物,也是湘军的力量补充。

李鸿章最开始也只是湘军的一个统领,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和其职位的升高,他也由湘军统领变成淮军统帅,淮军也开始只受他节制。淮军建立之初,李鸿章全套照搬湘军制度,有史料记载:曾国藩为淮军“定营伍之法,器械之用,薪粮之数。两者将卒若出一家”,所以营制上湘淮两军相同,军以营制,每营500人,营官1名,哨官4名,分别辖前、后、左、右四哨,哨下设队,队长是什长,营内火器120杆,其余均用冷兵器。

在军制上,兵勇挑选均由营官、哨官亲自负责,若要建营,先挑选营官,然后营官再挑选哨官,哨官再挑选什长,什长再挑选勇丁,这种制度,会让军队内部的联系变得比较紧密,以李鸿章的淮军为例,最初李鸿章只挑选了张树生、潘鼎新、刘铭传、吴长庆四名营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按照制度募集兵勇,于是树字营、鼎字营、铭字营、庆字营成为了淮军最初的“四营”,后来营数再次增加,后来淮军出征时只有6500人,但短短两年便扩充至7万余人。

这种军制让官兵的利益和上级牢牢挂钩,李鸿章因为淮军而稳坐高位,官兵们则因为李鸿章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总之,出了这套系统,没有人认识他们,没有人给他粮饷,所以当时这种制度使得淮军基本上成了李鸿章的家兵。这便是清朝后期以营为作战单位的缘由,而李鸿章的淮军则是后来清朝新军的前身,后来新军的把控者则是袁世凯,袁世凯死后,新军归各地节制,军阀、革命队伍、国民党军建立初期多多少少也有新军的影子。最后再强调一遍,清军一营究竟是有多少人?以淮剧军、湘军为例,一个营一般有500人,但到了清朝后期,部分官兵为了贪污,为了从中获取好处,往往只招450个人。

帮助的

清同治四年(1865年),以湘、淮为代表的勇营制取代了清朝原来的八旗、绿营等主要武装力量,成为当时清王朝的支柱,而他们的出现则和太平天国如火如荼的运动有关,失去半壁江山的清王朝不得不寻求地方力量的帮助,于是以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为代表的勇营新兵制开始施行,勇营军编有步兵营、马队营和水师营,以营为基本单位。

1853年,湘军建立,1858年,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帮助曾国藩襄办湘军事务,1861湘军制定下一个目标——天京,但是曾国藩的湘军实在无法“归复苏常”,于是左宗棠和李鸿章分担了他的忧愁,左宗棠带部分湘军入浙作战,李鸿章则为江苏巡抚,但是曾国藩无湘兵可派,便让李鸿章自募兵勇,于是淮勇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建立,淮军既是天平天国运动的产物,也是湘军的力量补充,李鸿章最开始也只是湘军的一个统领,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和其职位的升高,他也由湘军统领变成淮军统帅,淮军也开始只受他节制。

淮军建立之初,由于深得曾国藩的治军之法,所以李鸿章全套照搬湘军制度,有史料记载:曾国藩为淮军“定营伍之法,器械之用,薪粮之数....两者将卒若出一家”,所以营制上湘淮两军相同,军以营制,每营500人,营官1名,哨官4名,分别辖前、后、左、右四哨,哨下设队,队长是什长,营内火器120杆,其余均用冷兵器。

在军制上,兵勇挑选均由营官、哨官亲自负责,若要建营,先挑选营官,然后营官再挑选哨官,哨官再挑选什长,什长再挑选勇丁,这种制度,会让军队内部的联系变的比较紧密,以李鸿章的淮军为例,最初李鸿章只挑选了张树生、潘鼎新、刘铭传、吴长庆四名营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按照制度募集兵勇,于是树字营、鼎字营、铭字营、庆字营成为了淮军最初的“四营”,后来营数再次增加,后来淮军出征时只有6500人,但短短两年便扩充至7万余人。

这种军制让官兵的利益和上级牢牢挂钩,李鸿章因为淮军而稳坐高位,官兵们则因为李鸿章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总之,出了这套系统,没有人认识他们,没有人给他粮饷,所以当时这种制度使得淮军基本上成了李鸿章的家兵。

这便是清朝后期以营为作战单位的缘由,而李鸿章的淮军则是后来清朝新军的前身,后来新军的把控者则是袁世凯,袁世凯死后,新军归各地节制,军阀、革命队伍、国民党军建立初期多多少少也有新军的影子。



清军常是以营为作战单位的,一营究竟是有多少人?



军以营制,每营500人,营官1名,哨官4名,分别辖前、后、左、右四哨,哨下设队,队长是什长,营内火器120杆,其余均用冷兵器。
在军制上,兵勇挑选均由营官、哨官亲自负责,若要建营,先挑选营官,然后营官再挑选哨官,哨官再挑选什长,什长再挑选勇丁,这种制度,会让军队内部的联系变的比较紧密

一般情况下一营是500人,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人,那是军官少招人,多报人数,军响按500人来收,实际上只有400多人。

清军为何常以营为作战单位?一营大概有多少人呢?

清军常是以营为作战单位的,一营究竟是有多少人?

在清军的战斗史上,一般都是以营为单位进行打仗的,这主要是因为以营为单位比较方便管理,而且人数比较少,就可以更好地知道军队的状态。其实清军在战斗上也是很有自己的头脑的,他们知道如何管理才能更好的保证军队的效率和军队的实力。因此,他们把军队分成一个营,一个营的单位。这样子也是为了能够更加好的管理,因为每个营都有一个营长,这个营长就可以管理赢下的几百个人,这样子他也会比较有效率。可以更好的率领一个营一个营进行训练。否则的话,不分成营为单位,一个军队几十万人就太多了,数量那么庞大就会非常的繁杂。而且可能也会忽略掉每个士兵是不是生病或者哪里不舒服。再加上分成营为单位进行打仗的话,其实也是能够很好的知道每一个士兵的状态,要知道在战场之上,虽然说军队都是几十万人的,但是每个军队都是有一个个士兵组成的,所以说每一个士兵都尤为关键,一定要准确的知道士兵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分成营就可以让营长能够准确的知道每一个士兵的状态。能够知道这个营里面的问题是在哪里更好的解决。这样子也可以不用担心由于一个士兵所造成的整个军队的问题出现。而且当士兵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找负责的营长来解决,这样子也是比较快速有效的。因此,虽然说清军的实力确实不够强,武器上是有缺陷的,但是他们在管理军队方面是有一定的头脑的。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看到他们落后的武器,就认为清军毫无实力,都是一群粗枝大叶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也是懂得规划和准备的。


作为清朝的一支特种部队,“西山健锐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从乾隆皇帝时期的十全武功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抵御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它对清朝的统治和管理国家事务,管理民族事务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西山健锐营的建立和它在历史上起到的一些作用!在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战役之中,莎罗奔借助着石头修筑的碉堡给清朝军队带来...

清军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屡屡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特别是这时道光帝无论是对清军的腐败无能,抑或是对英军的战斗力,都还缺乏真切的了解。他总以为他手中有几十万军队,对区区英军作战虽无胜利把握,但在陆上总可与之一试。这时,无论英方、清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想使用手中的军队,将各自的“政治”继续发展为“战争”。尤其到了1841年初,当道光帝得知英军...

军事思想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是什么?
这是晚清建军思想上从旧营制向“以步队为主,骑、炮、工程队为辅”的合成军队方向迈出的决定性一步。\\x0d\\x0a1900年,清军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中失败,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变革政治、军事制度,改为以日本陆军编制为蓝本,普练新军,确立了全面学习外国先进军制的思想,标志着清代军制正式步入近代化的轨道。正式宣布...

“金川之战”的成败究竟如何?为何乾隆为此震怒?
第一次金川之战结束了之后,乾隆皇帝积极对这场战争做了总结,并且诚恳地总结了自己与朝廷的错误。 更主要的是乾隆皇帝,通过这场战争发现了朝政之腐败与军事之颓废,乾隆皇帝积极调整,迅速收起之前相对宽容的执政之风,同时建立精锐营以提高清军作战能力,更是积极研究攻碉战术,这些都为之后的“平定西北战争”和“第二次...

清军弱小武力低下,真的是因为士兵有第二职业吗?
本来清军入关前,清朝就对八旗军有特殊的照顾,在东北八旗军既能得到赏钱,又得到土地,而且可以继承“份地”。表面上兵民不分,实际上这种措施使八旗军更加奋勇杀敌。清朝入关后,又建立一种名为“旗饷”的制度,就是给予八旗军每月饷钱和“岁米”(粮食),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封饷。比如,一名八旗...

清军腰刀挂刀方向,与明军相反,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第一:当时满人活跃在现在东北一带,当时的他们还以捕鱼为生,使用的武器没有腰刀,主要还是用弓箭。弓箭对他们来说用起来得心应手。在清军最早上战场的时候用最多的就是弓箭,近距离用弓箭,远距离用朴刀,近身搏斗时才使用腰刀,所以作战的时几乎就是远距离或者近距离作战,近身搏斗是时间很少,对清军...

甲午战争
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

死了7000多八旗,让雍正心惊胆寒?和通泊为何是清军最大惨败
准军遂得以攻打在和通泊扎营的清军大营,此处地势相对平坦,准军得以更好展开利用兵力优势,但傅尔丹也建立了稳固营盘,照理正可以打预先计划的防御反击战。 当时清军分作三营,满洲兵分一营,蒙古兵分一营,索伦兵分一营。康熙晚年,由于满洲八旗日渐腐朽,可战之兵减少,就已经开始抽调黑龙江的索伦兵来补充兵源。乾隆朝...

雍正为何要杀年羹尧
年羹尧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第二,结党营私。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 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

关于中国近代军事制度的发展
其三,虽然洋务运动对于推动清军武器装备近代化有着不灭之功,但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和基础工业不发达,不能为军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武器装备、交通、通讯等无法保障近代战争的需求。 其四,后勤体制与西方后勤体制相比较仍然有差距:长夫仍然是夫,而不是士兵;另外,按西方军制,一个万人左右的作战单位都应有自己的后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