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说中君子穿衣规范是什么?

在我看来一定是要符合当朝的穿衣规则。再有就是一定要合体大方。对于出席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穿衣礼仪。而且在成衣制作的工艺和用料上也有一定讲究。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论语·乡党》

生活中,孔子是一个讲究很多的人,衣食方面都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讲究。其中,有的出于实用考虑,有的出于审美需要,有的则系遵循古礼而来。

不以绀緅饰:不用绀(深青色)緅(铁灰色)作衣服领口和袖口的边缘。有人说这是因为绀色用于斋服:緅色用于丧服;也有人认为,古代崇尚玄色,担心绀緅色掩盖了玄色;

红紫不以为亵衣:红色、紫色布料不用来制作家居服或者内衣。朱熹认为,红、紫都是中间色,颜色不正,而且跟妇女的衣服颜色相近。因此,不便用作上朝或参与祭祀的衣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夏季,在自己家中穿单层葛衣,但出门时一定要再穿一件外衣。这是为了遮住身体,防止薄透走光;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羔羊裘皮,须用黑色;麑裘,须用白色;狐裘,须用黄色。有人说这是为了内外衣服颜色相称,也有人说是为了适应不同场合;

亵裘长,短右袂:居家的皮袄,衣摆要长一点,但右手袖子应短一些。衣摆长些,是为了取暖,右手袖子短些是为了便于做事。但也有人认为,没有右手袖子比左手袖子短的道理,当另作解释;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一定要有寝衣,寝衣长度是身体的一倍半。寝衣指什么,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小薄被子,有人认为是睡衣。不管是小薄被子还是睡衣,比身体长一半的目的,都是为了睡觉时保暖,很实用;

狐貉之厚以居:冬季寒冷,以较厚的狐貉皮毛做坐垫;这是为了防冻保暖;

去丧,无所不佩:出了丧期,各种佩饰都不能省去。所谓佩饰,当指玉饰,这是为了符合礼制要求;

非帷裳,必杀之:除了朝祭衣服正幅如帷,不必裁去一些布,其他衣服都必须裁去一些布。这大概是为了节省布料吧;

羔裘玄冠不以吊:穿戴着羊羔裘皮衣裳和玄色冠冕,不能去参加丧礼。因为,那是觐见国君时所穿的礼服。吉凶不同场所,必须更换衣服;

吉月,必朝服而朝:月初,必须穿着朝服上朝。这是遵循礼制。

穿衣讲究,堪称繁琐至极。从情理上推断,很有可能,这是孔子学说中君子穿衣规范的完整表述,而不是他本人完全做到了的行为记录。至少,周游列国十余年,孔子有不少时间是在路途上颠沛流离的,一定有做不到的时候。

但是,可以想象,假如春秋时期有个“衣着杰出人士”竞赛活动,孔子一定是优胜者,榜上有名。



中国品牌女装有哪些-京东冲调饮料,健康美味,口感绝佳!

古代圣贤之士对服装有什么要求?
孔子学说中君子穿衣规范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论语·乡党》生活中,孔子是一个讲究...

古代圣贤之士对服装有什么要求?
1. 孔子学说中君子穿衣规范:在孔子的思想中,君子在穿着上有特定的规范,如不以绀色和铁灰色装饰衣领和袖口,避免使用红紫色作为家居服或内衣,以及在不同季节穿着相应的衣物等。2. 实用与审美考虑:孔子在衣食方面的讲究既考虑实用性也注重审美需求。例如,夏季在家中穿单层葛衣,出门则穿外衣以遮体...

孔子的"九思"涵盖了哪些道德修养规范?
孔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出了"君子有九思"这一深刻的见解,强调了个人行为的全面反思与自我规范。他认为,作为君子,无论言行举止,都应当深思熟虑,时刻进行自我反省,这涵盖了丰富的道德修养维度。首先,温文尔雅,指的是君子应有的温和与善良,这是个人品德的基础。其次,恭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

君子六艺分别指的是什么
礼: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节和规范,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种场合的仪式。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君子风范和道德修养的基础。乐:指音乐和舞蹈,包括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种古乐。乐是陶冶情操和调节心情的有效方法,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孔子所谓的君子有九思,是那九思呢?
”九思: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晰;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君子有九思》是孔子说的一段话,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所倡导的君子品格包含哪五点?
1、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二《论语选读》中<君子坦荡荡>一课,全文翻译那里有?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儒家是如何论述君子的?
”(《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孔子学说中的中庸的伦理学说,为统治者所发挥,成为社会管理的思想工具,而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经过庄子的发展则逐渐为被压迫的社会阶层所接受,并成为反抗阶级压迫的思想武器。二者构成后世华夏思想对立统一的主要方面。 西汉至魏晋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由北方向南方迁移。伴随这种迁移的是中华民族思想新的解放。西汉武帝时,因...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3、顾炎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