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墓碑上“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吗?

清明节去给爷爷奶奶扫墓的时候,注意到墓碑上有故、考、妣的字样,奶奶是前年过世的,这个合墓在爷爷十多年前过世时就给奶奶留了位,奶奶健在的时候,那个“妣”后面她的名字是漆成红色的。以前从没有注意过墓碑上的字,有的碑上还有“显”字,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回来做了一些功课,具体查了下资料,这里把自己的理解写一写。



考和妣

怎么理解考

有一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本来形容心情非常悲伤着急,当然现在多用于贬义,有些讽刺的意思。这里的考妣,指的是已故的父母,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考、妣二字后来意义发生了变化,最早的意思是无论死去还是健在,都可用来指代父母。

考字称为父亲,可能有人会不明白,比如“妣”尚有女字旁,跟母亲的性别有相关,那考怎么理解呢?比较现在最常用考组词的话,就是“考试”了,这里的“考”是作为动词用的。用我们现在的语境去理解,更是一头雾水。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上就学过,汉字主要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等。考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有写到,“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句话的解释是:转注可以理解为字形、字意、字音上的性质相同或相近,这样的字立为一类,相互解释,比如考字和老字。



考字从老。老是个象形字,追溯到甲骨文时的字形,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可以看成是一个长着三根头发的人,表示头发稀少。下部分左右来拆解。左边是一个人的手,手下拄着一根拐棍,右边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的简体形象。

考字从老字衍生面来,同样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取自老,下半部分从丂,这个丂(kǎo)字,在甲骨文中同样是一个偻背执拐杖的老人的简化形象。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则考的释义为“父为考”,等到了成书于汉代的《礼记·曲礼》中,字义发生了改变:“生曰父,死曰考。”

怎么理解妣



妣字用来称呼母亲,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既是象形字,也是会意字和形声字,读音通“比”。甲骨文的时候是“匕”,像一个跪拜的女性形象。到金文时“匕”字演变得更像女性的外形曲线,因为那时有钱的男子可以娶妻纳妾,所以用了双“匕”,前面又加了部首“女”,表示妻妾成群、和睦相处之意。子女都是这些妻妾生育的,所以妣开始意指为母亲。

父为考,母为妣,在《尔雅》中都有提到。再看《说文·女部》中解释妣的意思是:“妣,殁母也。”这里就有已故的母亲的意思了。在现代汉语中,妣字已经极少用到,现在基本只能在墓碑上看到了。

总结一下,东汉之前,考、妣是不界定生和死的,都能称为父母,东汉之后,就只用来指称去世的父母亲了。



故和显

故作为一个常用汉字,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故人、故居、故事,表示老、旧和过去的意思。病故、亡故,是离去和死亡的意思。故相比较亡和死,显得更为庄重严肃。

在理解这个“显”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古代的谥法制度。

什么是谥法制度?

依王国维先生的考据,从周朝开始,盛行了谥法制度,一句话解释就是生的人对于死的人的评价定论。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里总会出现句“一切功过,后世自有定论”的台词。古代君王死后都有谥号。谥法是对一个人功过与否的评说,可以说那时候不管是做皇帝还是做官,都生怕死后背负“恶谥”,连累后世子孙颜面无光。

皇帝死后的谥号由大臣们商议评定,比如汉文帝、汉武帝,就是谥号评定的文和武。曾国藩被称作“曾文正公”,文正即是清政府给他的谥号。谥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一个人的德行,也传扬了一个人的德行。儒家文化的兴起,谥法被纳入礼教的重要范畴,而礼教对于宗法文化的影响又是很巨大的,宗法文化又进一步渗透影响到平民,人们对于死后的名节尤为在意。



所谓上行下效,谥法曾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向平民化发展,可以子议父。至明清时谥法为皇帝所独有。虽然平民没有资格受谥,但是对先人身后名的重视却流传了下来。

显考、显妣

普通人在生前,不可能有机会向社会“立功、立德、立言”,但是身为父母,可以不辞辛劳养育、尽心尽力地教导子女,子女对于父母的教导养育,可以表示尊敬和赞美。

因此即便在乡间,也可以看到墓碑上刻有“显考、显妣”的字样。“显”,可以解释为有声名、有地位,表达子女对已故父母的敬意,表示其生前的德行良好,值得远播。这也是我们“孝”文化下,对先人身后名的另一种“顺”的表达。



结语

在西周之前,因为没有祭墓的习俗,所以不起坟更不留标志。汉代开始,流行筑墓,与此同时,墓碑也应运而生。立碑起于东汉时期,在坟前立下石碑,刻下死者生前的履历,在缅怀的同时,也是一种颂扬。

墓地是民间在孝道教育下的核心的表达场所。诔文、立碑、祭奠,已经在时间的冲刷下化繁从简,尽管丧葬的仪式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后辈对先人的孝,也是传统礼教的一种遗留形式,同时墓葬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大参考。但是,时代决定了丧葬的方式,一切繁冗的仪式和筑墓,都要让渡给环境资源。

我们可能无法向以前的人那样,知道碑文上的字的具体含义,但是内心的缅怀与思念是不变的。就像《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失。所以我们的文化催生了清明节这样的节日,让我们在忙碌的一年里,去祭拜离去的人,也因为这思念,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般可寄哀思的诗句。




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分别都是何意?
碑文的刻制通常由专门的师傅完成,但作为普通人,了解这些基本知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墓碑上的字眼不仅代表着对逝者的纪念,也体现了礼仪的一部分。尽管现代一些碑文可能有所简化,但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传统的规定。总的来说,“故、显、考、妣”这四个字在墓碑上的使用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

祭祖时,墓碑上得“故显考、故显妣”,分别是什么意思?
墓碑上“显”这个字是称先人的敬辞。在古代的礼仪文化中,丧父曰考,丧母曰妣。但是“考”和“毕 ”考:原指父亲,后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其实,我国最开始用于碑文上的并不是“故显考、故显妣”,而是“先考、先妣”,但是在后来慢慢的发展和文化演变中,“先考...

墓碑上刻有“故、显、考、妣”,分别是什么意思?
墓碑上“故、显、考、妣”这四个字都是对死者尊重的称呼,只是面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份的死者有着不同的称呼。首先说故,故就是指已经死去了,过世了,但如果直接在墓碑上刻死亡或去世这样的字,会显得不尊重死者,于是会在墓碑上用故字来替代死字。故这个字一般都用在平民百姓或者身份...

古代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语言与文字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古代墓葬文化中,墓碑上的文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礼仪与尊敬之情。以下是对“故、显、考、妣”这四个在墓碑上常见的词汇的详细解释:1. **故**:表达敬意...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分别是什么意思?
墓碑上的”故“指有故人的意思,也是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怀念。”显“是先的意思,是对去世之人的一种尊称。”考“和”妣“分别指代父亲和母亲。”考“和”妣“在成语中还有”如丧考妣“的说法。拼音:rú sàng kǎo bǐ 意为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今多为贬义。成语典故:...

扫墓的时候,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
“故”指的是已故之人,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缅怀。“显”则有显赫、显达、显耀等含义,通常用来形容墓主的身份地位,表达敬意。“考”和“妣”则是指父亲和母亲。在古代,父亲被称为“考”,母亲被称为“妣”。因此,在墓碑上,“考妣”二字合在一起,就是父母的意思。在扫墓时,了解这些词语...

扫墓的时候,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
“故”字在墓碑上代表“去世”,是对逝者的一种委婉表达,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死亡话题的谨慎和对先人的尊重。“显”字则暗示了逝者的社会地位。如果墓碑上使用“显”,说明逝者在世时可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声望。而对于普通人家,则可能使用谐音的“先”字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敬称。“考”和“妣”...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都是什么意思?
但是因为在农村里都讲究着逝者为大,所以在一般的墓碑上面都会有写这个字。考就是指已经去世的父亲。妣就是指已经去世的母亲。这两个字也是一种尊称,是对于去世的父母的称呼。但是在墓碑上面刻的一般都会加上显或者是先,就好比先考先妣一样。根据历史上面所记载的,其实最开始中国最早使用在墓碑上面的...

清明扫墓,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到底是什么意思?
清明时节,我们走进墓园,面对墓碑上的字眼如“故、显、考、妣”,这些背后蕴含着深情的文化传承和情感。“故”是对已故者的深情怀念,表达出对离去亲人的哀思。对于男性长辈,如父亲,我们称“故先考”;对于祖父,则是“故祖父”。对于女性长辈,母亲是“故先妣”,奶奶则为“故祖母”。“显”和“...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有什么区别?
“故”:是最常见的墓葬的字眼,故即故去,指的是家中已故之人;“显”:显字本身便有显赫、显达之意,表示已故先人社会地位的意思;“考”:原指父亲,用在墓碑上指已故的父亲;“妣”:原指母亲,用在墓碑上指的是已故的母亲。墓碑上的行文规则也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