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射中了石头,这是哪首古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 ·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赏析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
  “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一箭射中了石头,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诗句内容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段故事出自明代郑善夫的《猛虎行》
玄阴冥冥天欲雨,苍兕嘷风劈林莽。
磨牙下山天为愁,白日杀人如捕鼠。
我忽闻言仗剑出,弯弓却射白石入。
吁嗟凤麟无时来,故使此辈为民菑。
不然驱汝渡河去,河北苍生非草莱。

请问谁知道汉将军李广把箭射入石头中这首诗的名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98076.html?fr=qrl3

  你要的应该是这首吧:
  其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其中的: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表现了箭法高超。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

塞下曲古诗卢纶
出自:《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原文: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

如何理解“关公战秦琼”和“石头的传说”的含义?
他们没办法,只能大着胆子走近细看,结果发现那不是什么猛虎,而是一块长得很像老虎的大石头。李广看见箭射入石头,没忍住又试射了几箭,结果把剩下的箭头都射钝了,也没有射入石头的。这也证明了人在危急情况下的力气之大,就算是困难如石头般坚硬又怎样,只要心志坚定、技艺高超,谁都不能阻挡!三、桃李不言,下自成...

关于射箭的诗句有哪些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出自: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 译文: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 赏析: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 3、上弦明月半,激...

《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小学语文《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先来读一读一位经济学家是如何从这个故事中讲述救治大西北的:李广射虎的故事的这样的:“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李广,号称飞将军。李广善射,且臂力过人。李广领兵出征匈奴时,夜晚巡营,见一老虎,拔箭射击队之,箭穿虎背。天明后再到现场去看,原来是一块石头。再射石不能入。”这一故事告诉我们,...

《竹石》是郑燮???的一首诗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

语文出版社 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

李广射虎与哪首古诗描绘的画面相似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力气,拉开硬功。“嗖”的一声,一只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天关蒙蒙亮,李广的随从编曲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得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

千里不留行的全句是什么呀?李广射石头的诗是怎么写的呀?
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吕氏春秋·精通》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