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怎么来的?

“孝”字越古越好,莫过于从甲骨文说起。“孝”字本义是指“孝顺”;从“六书”看是“会意”字;“孝”字演变见附图(2008年4月上海大学出版社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目的。

引证《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注:①“孝”字“从老”(耂),是说“孝”先写“耂”字头。是独体象形字:“像老人佝背、拄仗之形。本义是指老人。”《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从子”是指老人膝下有“子”才为“孝”。应了《孟子·离娄上》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膝下必有儿女才为“孝”。

③“子承老也”是表示子女承奉父老。(《说文解字》)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① 孝顺:尽孝 | 孝子   ② 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   ③ 丧服:穿孝 | 戴孝   ④ 孝姓

上面哪个字表示“老” 而子却在下面 表示比自己年纪大的应该尊重 所以孝

大,撇,子

孝的意义是什么??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把孟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可见赵歧也不是说断绝后代为最不孝。他认为最不孝的就是容忍父母去干不义之事,而作为后代不劝说。后又经过不明真像的群众以讹传讹,就有了如今的这种错误解释。翻看原文可以得知,我们的理解如同“秀才认字认半边”。
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老百姓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儒家学者赵歧所说的不孝的第一条,即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全盘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对人伦(人权)的压制。从现代的眼光看,儒家对孔子的修正、补充是一种进步。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 《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与当时的政治利用也不无关系。所以现代社会看待孝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

意思:
1、孝顺:~子。尽~。
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
3、丧服:穿~。戴~。
4、姓。
读音:xiào
笔划:

引用: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解释: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扩展资料组词:孝衣 、守孝 、热孝、 吊孝 、孝女 、孝道 、孝顺 、谢孝、 孝子、 孝服、孝敬、 穿孝、 不孝 、孝心。
1、孝子[xiào zǐ] 对父母孝顺的儿子。
2、穿孝[chuān xiào] 旧俗,人死后亲属和亲戚中的晚辈或平辈穿孝服,表示哀悼。
3、挂孝[guà xiào] 戴孝。
4、重孝[zhòng xiào] 最重的孝服(一般是子女为亡父亡母所穿的孝服)。
5、孝经[xiào jīng]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6、昭孝[zhāo xiào] 宣扬孝道。
7、含孝[hán xiào] 所怀的孝心。
8、行孝[xíng xiào] 遵行孝道。
9、孝孙[xiào sūn] 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
10、出孝[chū xiào] 既葬后除丧。孝,居丧之谓。
11、孝武[xiào wǔ] 即汉武帝刘彻,西汉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在你看来孝顺的含义是什么?
孝字,是老字头,子顶着老子是孝字,顺是顺着老人,就是孝顺,不是让老人住高楼,穿好衣就是孝顺了,老人过着舒坦开心,晚辈不惹他们生气,就算是孝。

“二十四孝”一词是如何来的?“二十四孝”又是指哪些孝呀??大神们帮帮...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

大孝子的梗是什么?
“属实是个孝子啊”。孝子(汉语词汇)孝子,读音xiào zǐ,汉语词语,意思是孝顺父母的儿子,父母死后守孝的儿女。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平时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追思父母。

...雍正孝x宪皇后,乾隆孝x纯皇后,最后一个字咋来的?孝是必须的吗...
最后一个字当然是跟他老公的谥号保持一致啦,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康熙的谥号是仁宗,所以皇后是孝X仁皇后。中间那个字是大臣们追封的皇后本人的谥号。第一个孝字按历朝法度上并不要求不一定都有,但是清朝按惯例基本都带了这个字。清朝之前的皇后,比方说非常有名的长孙皇后谥号为文德(文是...

历史上,以“孝、义”而闻名的名人有谁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便推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

水浒传中雷横被称“孝子”是怎么来的?
雷横就比李逵心细些,他没有一拍胸脯“好,我去把老娘接上山来”。被人殴打老母,谁都无法容忍,何况雷横,“雷横是个大孝的人,见了母亲吃打,一怒从心发”(第51回)。在和白秀英的冲突中雷横是忍耐的,从掏不出赏钱开始,雷横一再赔好话,并许明日补上。无奈白玉乔屡次出言相辱,“狗头上生角...

女朋友妈妈去世了,我应该披麻戴孝吗?
再者,你哪怕是不上门,女朋友家的人也挑不出你的理儿来。 说一点题外的话,我不知道你们当地的丧礼习俗,在我们老家,即便是正儿八经的女婿,也不需要披麻戴孝的,披麻戴孝那都是孝子孝女孝孙们的事儿,他们需要穿白色的丧服,还要头戴孝帽。在我们当地,如果是岳父母去世,女婿不需要穿孝衣,而且也不需要提前到岳...

《论语.为政》中的孝,为政为什么谈孝呢?
中国古代以孝来管理天下,有举孝廉的推荐制度,认为一个人只有先能够孝敬父母才能够及天下,孝在中国古代并不仅仅指孝敬父母,而是要以民为父母,孝及天下。我们先来说说控制在为政篇里面是怎么谈孝的: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是说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种忧愁、担心,多么...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个不孝?
传统婚姻的首要目的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孟子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