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戒律是什么?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

还有一种说法叫佛家有三戒—戒贪痴嗔  嗔,又名嗔恚、嗔怒、恚、怒。违己情有情生,起憎恚,有怨恨情。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共为三毒。   就是说,嗔指对违背自己心愿或想法的人或事物,产生怨恨的情绪;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众生身心感逼迫热恼,犹如火烧。   就是说嗔会使人身心感到燥热、烦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所以戒嗔可以让人更加静心修炼,而其他的基本戒律犯戒是要受到重罚的

无戒不成道

入世修行中的积累阴德,帮助消去宿业--了还旧业--清理业障,最后达到无债一身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存在一个持戒--守戒的问题,戒即戒律,是一种约束,使修道者的语言、行为、思想意识都尽可能趋近于道的规范,合乎于道的要求,不至再造下新的业债,这样才有可能有出头之期,所以古人讲: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所以向所有的修行人提出“去三毒、持五戒、行六度。”的更高要求,这些是每个佛道的修习者都应谨守的内容。



佛教戒律中的戒律分别是什么?

佛教戒律是为在家和出家的佛教徒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戒是出家僧侣和在家信徒共同遵守的用以防非制恶、归向善道正法的戒规,律是专为出家僧侣制定的用以制伏恶行恶念的禁戒。佛教戒律一般分为小乘戒和大乘戒。

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其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者必须要坚信的,和“五戒”不同,“三皈依”有着比较浓重的宗教色彩。
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

扩展资料:佛门五戒,为未来获得人身的条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消极的戒恶不是佛法的究竟义,所以进一步鼓励人积极的为善。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条;
比丘尼戒三一一条,五○○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戒律


佛教的八大戒律是什么
佛教中的八个戒律是什么?1. 戒杀生:佛教徒应当慈念众生,不得有任何杀害生命的意图或行为,包括对蠕动之物的伤害。2. 戒偷盗:佛教徒应培养布施的心态,摒弃贪婪,不占有不属于自己的财物。3. 戒淫邪:佛教徒应修身养性,远离一切形式的邪淫,维护自己的梵行,即纯洁的生活。4. 戒妄语:佛教徒应...

佛教的戒律是什么
1. 不杀生:佛教戒律中的第一条,要求信徒不伤害任何生命,体现了一种慈悲为怀的态度。遵守这一戒律,就是要停止杀生,同时积极行善,如可能的条件下进行放生。2. 不偷窃:戒律的第二条,禁止信徒窃取他人财物。这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和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偷窃的同时,应当培养布施的精神,即乐于分享和...

佛制定的戒律有哪些?
一、佛教一般常说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前四条又叫根本戒,属于性戒,即不管受不受戒犯了都有恶果,如果是出家人,则不邪淫改为不淫欲。简单解释如下:.1、不杀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就...

佛教六戒是什么意思?
佛教六戒是指僧侣必须遵守的六条戒律,也叫做戒律。这六条戒律分别是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食肉。这六条戒律的核心是尊重生命,不做恶事,不伤害任何生命。佛教六戒的意义在于,它帮助僧侣传承佛教的精神,实行自我修行,并向别人宣传佛教信仰。这些戒律是从佛教教义中提炼出来的基本...

佛家四戒是什么啊?
佛家四戒指的是佛教中对信徒行为的四种基本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和不妄语。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这四种戒律:一、不杀生戒 不杀生戒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戒律之一。这一戒律要求信徒不得伤害任何生命,包括动植物。佛教认为,一切生命皆有灵性,应当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信徒应该培养慈悲心,避免...

佛教道教出家人戒律有何不同?宗教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广义上尚指最初的尸罗、出家众的学处、波罗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团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毗奈耶(梵文:vinaya)是佛教术语,为三无漏学之一。有关戒律规定与解释的佛教经典的汇总,称为律藏(巴利语:vinaya-piṭaka),与“经”和“论”合称“三藏...

佛教四大根本戒律是什么?
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通戒与别戒: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通于僧俗二...

佛教的戒律是什么?
1. 佛教的基础戒律是“五戒十善”。2. 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3. 十善是五戒的进一步细分,涵盖身体、语言和意识三方面的善行禁忌。4. 出家僧侣的戒律更为严格,包括饮食、生活等多方面的禁忌。5. 素食是出家僧侣的基本要求,包括禁食某些有异味和助淫的植物,以及一切...

戒律是什么
在佛教中,戒律是指一套严格的规则,旨在防止佛教徒的不当行为,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以维护僧侣和信徒的道德行为。这些规则在不同教派和层次中有不同的规定,如小乘的五戒、八戒和二百五十戒,以及大乘的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戒律不仅仅是文字规定,还包括对内心行为的约束,即戒行。

佛教戒律中的戒律分别是什么?
佛教戒律是为在家和出家的佛教徒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戒是出家僧侣和在家信徒共同遵守的用以防非制恶、归向善道正法的戒规,律是专为出家僧侣制定的用以制伏恶行恶念的禁戒。佛教戒律一般分为小乘戒和大乘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