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訾的意思

1. 訾是什么意思

衡量;计量 [measure]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又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考虑;希求 [consider;seek for]

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韩非子》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又如:訾问(考虑、过问)

放纵 [indulge]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通“赀”。钱财 [property]

家訾累数巨万矣。——《史记》

以訾为骑郎。——《史记·张释之传》

以訾助边。——《盐铁论·击之》

又如:訾用(资产财用);訾算(钱财数目。指买官的钱;用钱来计算);訾产(资产,财产)

古地名 [Zi,an ancient place name]。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夏,四月,乙酉,单子取訾。——《左传》

疾病 [illness]

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管子·入国》

又如:訾厉(疾病,灾害)

缺点 [defect]

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礼记·檀弓下》

又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姓。如:訾陬(复姓)

另见zǐ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同本义 [caluminate;slander]

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说文》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不訾小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公子沓訾之。——《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

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泛论》

诋訾今古。——《战国策·魏策》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汜论训》

又如:訾美(毁誉);訾怨(诽谤怨恨);訾病(提出他人缺失而加以讥评,非议);訾短(非议,诋毁)

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detest]

訾食者不肥体。——《管子》

又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指责 [blame]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又如:訾戈(痛骂弋猎的人);訾咎(指责非难);訾屈(责骂)

另见zī

訾议

zǐyì

[discuss the failings of others;give a unfavourable critici *** ] 议论、指责人的缺点

无可訾议

ㄗˉ

钱财:~算。

估量,限度:“~粟而税”。

希求:“不~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郑码:IIRS,U:8A3E,GBK:F6A4

笔画数:13,部首:言,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2. 文言文中“羞”的意思

1. 作动词:谦恭进献羊头。 本义只见于古文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2. 作名词:高级精美的食品。 义项只见于古文(羞膳 / 珍羞 ),后被“馐“代替。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3. 作形容词:谦恭的,惭愧的。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4. 作名词:惭愧、耻辱的心情或事情。 害羞 怕羞 蒙羞 遮羞

无作神羞。——《左传 • 襄公十八年》




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出自《史记 商君列传》
①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②疑:犹豫不定。③以上二句的意思是说,超出常人的人本来要被世俗非难的。④敖:通“謷”。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骜”通“訾”。“...

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原文的意思及出处
慢:散慢,无关紧要,文中指闲散官职。訾(zǐ)謷(áo):诋毁。丞之设,岂端使然哉: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端:本。博陵:地名,在今河北蠡县南。崔斯立:名立之,字斯立,生平不详,作者好友。种学绩文:以耕田织布为比喻,说崔斯立勤学苦练,学有根柢。绩:缉麻。以蓄其有:...

文言文《却恶谤楚》翻译
一日,又失爱于其后夫,而嫁于郭南之寓人,又言其后夫如昔者。其人为其后夫言之,后夫笑曰:‘是所以语子者,犹前日之语我也。’今左尹自楚来,而极言楚国之非,若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则将移其所以訾(zǐ)楚者訾王矣。”秦王由是不用郤恶。出自刘基《郁离子》2翻译编辑 文 秦...

文言文中“食不给”中的“给”是什么意思?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替,为:~大家帮忙。被,表示遭受:把,将:给[jǐ]供应:富裕,充足:敏捷 组词 给[gěi]分给 [ fēn gěi ]分发食品、财物等作为给养。发给 [ fā gěi ]指在要求、投标或出价之后判给或分给。奉给 [ fèng gěi ]供给;供应。给捷 [ gěi jié ]敏捷的意思。訾...

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赋法矣。翻译
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赋法矣。翻译:然而军队所过之处,地方官府供应军需,只不使缺乏而已,不敢再提专有赋税的法令了。《平准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作品,收录于《史记》中。本书叙述了西汉武帝时期产生的平准均输政策的由来。《史记·平准书》对于东汉史学家...

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翻译
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翻译:要坚持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计算他们怎么可以吗。资料扩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

个人修养的文言文
2. 修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四义: 1.指道家的修炼养性。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柳公权 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2.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近思录·为学》引宋 程颐...

文言文商君书
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 “骜”通“訾”。“訾”,毁谤。 ⑤暗:不清楚,不明白。⑥知:通“智”。 未萌:未发露、察觉。⑦虑:事先谋划、创始。 ⑧法:效法。故:指成法。 ⑨易民:改变民风民俗。⑩缘:依照,沿袭。 王:成王。 4. 文言文翻译 这应该是刘备临死前对阿斗说的话 “...

修身文言文翻译
孔子为使自己谦虚,曾经自己附和寻常人(不露头角),此中十分有意思趣味。 3. 墨子修身第二古文翻译 君子作战虽然讲究布阵,但士卒勇敢是其中的根本;举办丧事虽然有各种礼仪,但哀痛是其中的根本;士人虽然有学识,但行为是其中的根本。 因此,根本不立,不必去追求整体;近邻不亲善,不要去追求远处的朋友;连亲戚都不依附...

苏武传文言文的翻译
作者塑造苏武的形象相当成功。文章不是机械地铺叙历史事件,而是经过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异国十九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苏武传文言文的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原文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