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缎类纺织是怎样发展的?

缎是一种比较厚的正面平滑、有光泽的丝织品。常用蚕丝及其他纤维用缎纹织成,经纬组织紧密,表面平滑、有光泽。

缎属于比较好的蚕丝织品,真正的缎料都是桑蚕丝的。它的纺织特点是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并形成外观光亮、平滑的丝织品。

缎类织物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织物外观最为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最高级的大类品种。其组织全部或大部分采用缎纹组织经丝略加捻,纬丝除绉缎外,一般不加捻。古代文献中已出现缎,当时写作“段”,但是很多人认为当时仅是作为丝织物的泛称。比如元代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元典章》中工部有“段匹”条。又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乃服》中对缎的记载:

凡倭段……经面织过数寸,即刮成黑色。

《元典章》和《天工开物•乃服》中的“段”,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缎,它是一种较为厚实的、具有缎纹组织的面料,正面光滑,色泽温润,风格高雅。

缎织物最初也叫纻丝,后来才改称为缎,北京明代定陵出土的纻丝,就是做工、质地均极讲究的五枚缎丝织物。

从我国纺织发展历史上看,缎在我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缎织物起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成为丝织品中的主流产品。

根据出土文物来看,缎织物最早出现在唐代。缎在唐代是丝织物的一大类,与罗、锦、绫、纱、縠并列,并有锦缎、绣缎、乌丝栏素缎等品种。

唐代还在缎的织造基础上发展演变出独具特色的缎纹组织。它是在斜纹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组织特点是相邻两根经纱或纬纱上的单独组织点均匀分布,且不相连续。缎纹区别于平纹和斜纹在于上线跳线更长,并且斜纹夹角更小,光泽更强,更光滑,更美观。

因为缎纹组织单独组织点常被相邻经纱或纬纱的浮长线所遮盖,所以织物表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花纹有较强的立体感,最适宜织造复杂颜色的纹样。

缎纹组织的这些特点与多彩的织锦技术相结合,成为丝织品中最华丽的“锦缎”。唐代右司郎中张元晏对一件缎制服装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很能反映缎织物的特点和它的可贵之处:

雀鸟纹价重,龟甲画样新,纤华不让于齐纨,轻楚能均于鲁缟,掩新蒲之秀色,夺寒兔之秋毫。

宋元时期,缎织物达到鼎盛期。首先是两宋辽金时期,缎的品种增加很快,如条纹缎、透背缎、拈金番缎、销金彩缎、细色北缎等。这一时期的缎制品非常华丽,柔软而有光泽,如果再同多彩的织锦技术相结合,就是丝织品中最华丽的“锦缎”。

到了元代,缎匹的种类颇多,有纳石矢、青赤间丝、浑金搭子、通袖膝袖、六花四花、缠顶金缎子、绒锦、草锦等。出土的元代实物中有正反五枚暗花缎。

宋元以后,缎类织物日趋普及,不仅有五枚缎和各种变则缎纹,八枚缎也开始被大量应用。

到明清时期缎十分流行,包括我国著名传统品种妆花缎、闪缎、宋锦缎、摹本缎。明代以前多五枚缎和六枚缎。清代开始有八枚缎,且应用较多,缎织物逐渐成为丝织品中的主流产品。缎织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丰富了我国古代丝织产品的种类,进一步改进了服装面料的质地和工艺。同时,缎织物在历史上也曾随着其他物品输出国外,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影响。



古代的纺织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纺织印染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原料多样化

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械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各种类型的纺织机

1.纺坠
纺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于纺纱的工具,它的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在全中国三十几个省市已发掘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主要部件纺轮出土。出土的早期纺轮,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经简单打磨而成,形状不一,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形等状,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

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几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纪,西藏地区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纺纱。

2.纺车
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多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代已非常普及。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3.水力大纺车
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4.踏板织机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通称。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说明。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春秋时高达百倍的现象,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推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时可织布0.3至1米。


织品的染色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并发明了多种染色技术和被称为「缬」的防染印花技术。各种染料均有其着色原理,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虽然都是色料,但它们的着色原理却是不同的。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粘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古代常用的矿物植物染料实在多不胜数,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


主要织品
中国纺织,历史悠久。纺织产品可归纳为刺绣、丝绸、服饰和地毯四大品种。这四大品种,制作工艺各不相同,风格独具,下面分别对它们作简单介绍。

刺绣
刺绣作为手工艺的刺绣,是在一般缝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穿针引线缝制衣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中国刺绣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不但使用骨针,而且有了纺织。中国的刺绣,数千年来大体上是沿着这样一条线发展的:先是刺绣衣裳,又扩展到刺绣起居的日用品,以后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

刺绣是一种原发性的艺术,是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创造出来的。刺绣质朴纯真,表现出刺绣艺人内在的深情。

丝绸
丝是蚕在结茧时所吐出的一种液体,由丝蛋白和丝胶经过空气凝固而成。丝的性能优良,韧性大而且弹性好。一条蚕可吐丝1000米长左右。养蚕缫丝,丝织刺绣,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的主要劳动。一条小小的虫儿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了那么大的作用,并引起全世界的震动。

中国的丝织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中国的丝织物开始于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2735-2175年。

中国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和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是两个鼎盛期。在丝织方面也是空前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并有许多实物流传下来。长期以来,中国不但是发明丝绸的国家,并且是有这种手工业的唯一国家。由于高级丝织品的向外输出,中国被世界各国誉为"丝
国"。

现在所称的"绸",是丝织物类称。绸,质地较细密,但不过于轻薄,有生织、熟织、素织、(平纹上起简单花纹)之分。

中国丝织物的图案花纹,一开始就呈现出丰富多采的景象。不论小花、大花、单色、彩色,也不论几何自然形,都适应着丝物结构和实际用途,并且且又与同时代的艺术装饰相映照。中国传统的工艺装饰图案,在题材和内容上不仅讲究形式的美感,更强调吉祥的含义。那些辟邪驱恶的命题也是为了平安纳福。

丝绸锦缎,以其华美高贵的品质赢得了全人类的珍爱,又以各种不同的织造技艺使其繁杂多样,加之风格独异的艺术匠心,因而造就了三千年的辉煌。

服饰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


丝绸可以分成几类
其中罗类丝绸是运用罗绸织法,使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统,主要产于浙江省的杭州市,因此又称杭罗。罗类丝绸是纯蚕丝织物,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良好衣料。丝绸是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在古代,丝绸就...

古代服饰的颜色和布料的名字是什么?
布料在古代称呼 (绸,绫,缎,布,绢,棉,缣 ,绡,绨,纺)~~~绮,纨,绨,丝,罗,纱)绸:丝织物的一个大类。指采用基本组织或混用变化组织或无其他类丝织物特征的、质地紧密的丝织物。按原料分有绵绸、双宫绸,采用柞蚕丝的鸭江绸、涤纶绸。习惯上把绸与起缎纹效应的缎联系起来作为丝织物的总称——绸缎;有时也...

绮、绫、罗、绸、缎、纱、锦 有什么区别??
纯桑蚕丝质地柔滑,反射的光线比较柔和,绸属中厚型丝织物,其中较轻薄的品种可做衬衣和裙,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裤子。缎类:利用缎纹组织的各种花、素丝织物。缎类织物俗称缎子,品种很多。缎纹组织中经、纬只有一种以浮长形式布满表面,并遮盖另一种均匀分布的单独组织点。因而织物表面光滑有光泽。经浮...

丝绸和缎子的区别是什么?
丝绸和缎子区别:1、从产品名称上理解,绸缎特指亮丽光滑的缎类,是小类目;而丝绸包含了亮丽光滑的绸缎,当然还有其他绉类、纺类等等,是个大概念。2、从原材料上理解,缎子运用的仿丝居多而,因而成本也低;丝绸采用优质的蚕丝作为常规的原料,纯真丝面料原料。丝绸(sī chóu),一种纺织品,用...

丝绸和缎子这两种布料的区别是什么?
2. 在原材料的选择上,缎子多采用仿真丝材料,因此成本相对较低。而丝绸则使用高质量的蚕丝作为主要原料,确保了纯真丝面料的纯正性。丝绸,这一古老的纺织品,是由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材料织成。它是由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在古代,丝绸主要是指由蚕丝织造的纺织品...

绫、罗、绸、缎、绢、绡、呢、葛、绉、纺、纱、锦、绨、绒这十四个字...
按品种可分为如下十五大类:绫、罗、绸、缎、纱、绢、绡、纺、绨、绉、葛、呢、绒、锦、绣。其中:纱、罗、绢、纺、绸、绨、葛、等为平纹织物,锦与缎比较肥亮,呢和绒比较丰厚,纱及绡比较轻薄。 丝绸主要常见品种类型: 绉缎: 绉缎的经丝为平丝,纬丝为强捻丝二左二右排列,采用缎纹组织交织的丝织品。

绸和缎有什么区别?
绸和缎都是“织出来”的料子,它们的区别如下:1. 纺织时,经纬线的交叠关系不同 绸一般用于平纹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缎是应用缎纹组织,绸面平滑光亮的纸品。2. 应用方面不同 其中较轻薄的绸可做衬衣和裙,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裤子;缎的用途因品种异,较轻薄的可做头巾、 戏剧服装;较重的...

古代服装与现代服装的区别
3、功能不同 古代时期,不同款式的人只能穿与之相对应的衣服和款式,不能穿错。到了现代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衣服来进行穿搭。4、用料不同 古代百姓的衣服大都以棉麻为主,而现在则有各种各样的布料来做衣服。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

传统缎织物品种及特点有哪些?
它是一组经与三组纬交织的纬三重纹织物,甲、乙二纬与经织成八枚经面缎地。由于富有弹性,挺而不硬,软而不疲,是妇女内衣用缎和装饰用绸的理想织物。这些缎类织物的整体特点是平滑光亮、质地柔软,具有民族风格和故乡色彩。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缎类品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才智。

什么是提花缎
绣花只是一种装饰吧,一般绣花的都是平纹加密的布料,而提花的算是比较高档些的了,能够提出图案来对棉纱的要求就高,质量次的棉纱也无法提出成型的图案,提花也是分平纹提花和斜纹提花。缎子,一种比较厚的正面平滑有光泽的丝织品:绸缎|锦缎。利用缎纹组织的各种花、素丝织物。缎类织物俗称缎子,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