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读音是什么?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读音是: jiǔ chéng gōng lǐ quán míng。《九成宫醴泉铭》碑,是由大唐名臣魏征撰文,初唐书法大家欧阳询书写的,刻工虽无记载,但刻技之精湛,也是空前的,故有“三绝碑”之誉。历代书评家公认,此碑的书法境界,堪称欧阳询的“登峰造极”之作,是为“中国第一楷书”。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就被国家文物局定性为国宝级文物,予以严密保护。

九成宫醴泉铭的影响:

《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欧阳询人到中年,书名播于世,“八体皆能”,至其晚年,其书法艺术水准已臻化境,书《九成宫醴泉铭》时已是76岁,加之又是奉敇而作,更是用心,且此铭笔力刚劲清秀,结体险绝瘦峻,既得北碑方正峻利之势,又有南帖风姿秀雅之韵,故历代推为学书之正途、初学之典范。

诸如“正书第一“唐楷之冠”“翰墨之冠”“楷书之极则”等美誉纷至沓来。后世科举考试写字的取法都以欧体为考卷之准绳,足见此书影响力之深远。




九成宫醴泉铭怎么读
除了《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还创作了许多其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如《皇甫诞碑》、《房彦谦碑》等。这些作品共同展现了欧阳询高超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九成宫醴泉铭》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碑文,通过了解其读音、背景和意义以及作者生平和书法风格...

求助:欧阳询《九龙宫醴泉铭》拼音释文
九成宫醴(li三声)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据)鹿郡公臣魏徵奉敕(chi四声)撰(zhuan四声)。维贞观六年孟(meng四声)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guan四声)山抗殿,绝壑(he四声)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que四声)。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

九宫醴泉的读法
九宫醴泉的读法:[jiǔgōnglǐquán]。《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

九成宫醴泉铭的铭是什么意思
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铭是铭文的意思。九成宫醴泉铭正确读法: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朝书法家、文学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他的楷书法度非常严谨,正中见险,也是很多后来学习书法者的榜样。《九成宫醴泉铭》是记述了唐...

九成宫的读音九成宫的读音是什么
注音是:ㄐ一ㄡˇㄔㄥ_ㄍㄨㄥ。结构是:九(独体结构)成(半包围结构)宫(上下结构)。九成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唐代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本为隋·仁寿宫,系皇帝避暑处。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省称。二...

欧阳询的拼音
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含读音注释)
说到《九成宫醴泉铭》其实大家知道的这个还是挺给力的,现在很多人练书法,这个九成宫醴泉铭就是帖子,照着练的,但是也有人注意到了,这个九成宫醴泉铭的文化含义,话说这个九成宫醴泉铭的全文要是读出来也是非常的给力的,也可以知道当时这个社会的人是一些什么人,在干什么事情了,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唐九成宫醴...

九成宫醴泉铭怎么读古文里面除了有很多通假字或是异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诏命书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5-08-22 九成宫醴泉铭这一首诗怎么读 28 2016-12-13 九成宫醴泉铭怎么读音 1 2016-12-12 九成宫醴泉铭拼音 23 2013-07-22 九成宫醴泉铭的醴读什么 13 2018-01-24 《九成宫醴泉...

《九成宫醴泉铭》是从左往右读吗
《九成宫醴泉铭》是从左往右读。现代文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读,或从下往上。《九成宫醴泉铭》是由唐朝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成的书法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者推崇,视为天下第一楷书和天下第一正书。

欧体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的一座碑刻,镌刻于公元632年,地点位于现今陕西省麟游县。碑文由魏徵撰写,而书法则是由欧体大家欧阳询亲笔正书。这部作品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发现醴泉的经历,展现了欧询晚年的精湛技艺,备受书法爱好者推崇。此碑的书法特色鲜明,高247厘米,宽120厘米,碑文24行,每行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