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是那六位

1、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 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

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

虽然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是虚假的,但是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在旧中国那个史况下,在激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这点上,有它突出的进步性。

2、康广仁(1867年-1898年9月28日),本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清末维新派。

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曾作过浙江小吏,后耻于官场污秽,腐败而辞官。1897年初,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总理,旨在“发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设女学堂,并与梁启超等设立戒缠足会,遭守旧份子诋毁。

后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在内政上废八股取士之制,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以培养更多的维新爱国志士。1898年春,与梁启超结伴入北京,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戊戌政变因梁启超带病往北京应付官试,与他同行,因而被捕,被捕入狱,谈笑自如,宣称“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不久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合称戊戌六君子。事年31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将“百日维新”扼杀于摇篮之中。康有为有幸事先得密报,死里逃生,潜往海外。而康广仁却在北京南海会馆被捕,他在狱中谈笑自若,视死如归;9月28日,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菜市口,临刑前他昂首向天,大声喊道:“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牺牲时年仅31岁。

3、杨深秀(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

4月列名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与康有为过从甚密,不少奏疏是和康有为商量后写成,或为康有为代拟。6月1日上新政条陈5篇,请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

又多次奏劾阻挠变法的守旧大臣。曾对文悌说:“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胡思敬:《戊戌履霜录》卷四)被文悌告发。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遗著有《雪虚声堂诗钞》、《杨漪邨侍御奏稿》、《闻喜县新志》。

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4、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有《晚翠轩集》。

自幼入私塾学律赋,博学强记,聪慧好学。年长曾随岳父沈瑜庆游武昌,结识赞同维新变法人士陈宝箴、陈三立父子。1893年回乡参加福建恩科乡试,中第一名举人。1894年到北京参加恩科会试,不中。次年再次赴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又不中,乃入贽于内阁中书。

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基于国家与民族的严重危机,开始投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维新变法运动。5月2日,与同试举人“发愤上书,请拒和议”,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1897年入张元济等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增长了西学才干。

1898年1月31日,发起并动员寓京的福建籍维新人士,成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等学会互通声息,传播西学。不久,康有为在京组织保国会,他为该会“始倡董事,提倡最力”。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朝廷命四品以上各官荐举人才。

翰林学士王锡藩以“才识明敏,能详究古今,以求致用,于西国政治之学,讨论最精,尤熟于交涉、商务,英年卓荦,其才具实属超群”,将他推荐给光绪帝。9月5日,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四人被授予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

在9月5日到14日10天里,上书言事最多,不少变法上谕出自他的手笔。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再次“训政”,他与谭嗣同等皆被捕入狱。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23岁。

5、杨锐(1857—1898年),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戊戌六君子之一。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立蜀学会,参与著名的戊戌变法。遗著有《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24日凌晨,杨锐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与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同时关押刑部监狱。28日,杨锐与以上五人同时遇害于北京菜市口,年仅41岁。 现有“杨锐广场”位于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公园内。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从日本流亡到美国、欧洲,联想到杨锐已经被杀,死无对证,他便将自己篡改的假密诏公之于天下,欺骗外国人和华侨,处处打着保皇的旗号骗取集资大肆挥霍。当慈禧得知这份假诏后,误以为光绪对自己有谋害之心,立刻勃然大怒,将光绪终生囚禁在瀛台,直到死也没有原谅他。

康有为自认为死无对证,没想到有一个人却对此事洞若观火。戊戌变法后,与康有为同样逃亡日本的维新人士王照,曾经在一则笔谈中揭露康有为篡改密诏的真相:“今康刊刻露布之密诏,非皇上之真密诏,乃康所伪作者也“。

”皇上密谕章京谭嗣同等四人谓‘朕位今将不保,尔等速为计划,保全朕躬,勿违太后之意’云云。此皇上不欲抗太后以取祸之实在情形也。另谕康有为祗令其速往上海,以待他日再用,无令其举动之文也。”

王照虽知道真相,苦于没有直接证据,直到1909年宣统改元后,杨锐的儿子杨庆昶将密诏原件上交都察院,当时章炳麟执掌京畿,他将密诏原件转呈光绪帝的弟弟摄政王载沣,康有为篡改密诏的真相从此大白于天下。

6、刘光第(1859—1898年9月28日),字裴邨,汉族,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人,维新变法时期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客家人,系清初湖广填四川客家后人第七代。家贫,勤读,于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

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公余闭门读书,不事权贵。尽管自己官声颇好,升迁无碍,但见国难当头,常自忧虑,以致缺眠少食。思救国救民之策,非改革弊政,兴新学、行新政不可。

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先葬于四川省富顺县赵化镇,后迁葬于富顺县城五府山。

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八月初六(9月21日),由于袁世凯的出卖,慈禧太后采取突然袭击,将光绪帝软禁起来,并用皇上的名义发布诏书,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三天后,刘光第在军机处被捕人狱。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神态自若。翌日,在京做官的四川人联名“具疏”,要求释放刘光第、杨锐等人。刑狱因狱词未具,欲审不能,见此着了慌。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未加审讯,慈禧就下即行处斩之命。刘光第提出强烈抗议:“未讯而诛,何哉?”在去刑场的路上,他叹息说:“吾属死,正气尽!”临刑时,他又一次提出质问:“祖制虽强盗临刑呼冤,当复讯。吾辈纵不足惜,如国体何?如祖制何?”

监斩者无言以对。文质彬彬的刘光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显得异常顽强坚定。刽子手强按他跪下;他崛立不从,“神气冲夷,淡定如平日”。受刑后,头被砍了,身躯还“挺立不化’。围观的群众莫不为之惊心动魄,有的甚至拿出香蜡纸烛为他招魂。

刘光第死后,乡人把他的灵柩寄放在莲花庵内,外省来吊唁的人数以百计,京城的吊唁者更多。人们都说“刘君不死”,看到他家十分穷困,纷纷捐款赠物,其中有个不知名的吊唁者,留下银子百两而暗暗离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广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深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旭 (清末维新派人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锐 (戊戌六君子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光第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1、谭嗣同

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了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

2、康广仁

1867—1898,名有溥,字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曾纳赀为小吏,深感官场黑暗,挂冠而归。从美国人嘉约翰学西医,计划在上海创设医学堂,未成。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和徐勤等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维新变法。

3、杨深秀

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

4、林旭

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

5、杨锐

1857—1898,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

6、刘光第

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1883年(光绪九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官清廉,不媚权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

扩展资料

杨锐,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候,被陈宝箴推荐,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并加四品卿,充军机章京,参新政。失败后被捕,与谭嗣同等(总称戊戌六君子)同时被杀害。著作有《说经堂诗草》。

刘光第于变法前夕从天津经水路到福建,回武平湖杭村故里拜望刘氏宗亲,历时一年左右,是四川与福建刘氏在两百年之后互通往来第一次。其后从福建返京,参与变法,慷慨就义。京城四川父老收其尸,运回富顺县,埋葬于富顺县山中,后转葬于富顺县烈士陵园,有塑像。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想像汉朝张俭一样,四处望门投止而连累志士与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绝逃亡。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5日,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皇帝被囚禁,梁启超、康有为逃往
日本。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
市口被处死。

谭嗣同
一颗带血的头颅
从他那
铿锵的报国誓词里
落下 溅起一道
冲天的红光

杨旭
二十四岁的生命
毕竟还很年轻
当锋利的屠刀
向他逼近
他只感觉到
很冷 很冷

刘光第
头颅落下了
他的身躯却还站着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
给那个腐败的王朝
两个响亮的耳光

康广仁
两道愤怒的目光
比剑还要锋利
刽子手的手 软了
那些历史围观者的人群里
响起一片
落叶般的嘘唏声

杨锐
一柱热血
从他的头腔里喷出
干天的长虹啊
慈禧太后坐在皇宫里
老朽的病体
一直在筛糠

杨深秀
滚在地上的头颅
还闪射着 炯炯的目光
锋利的牙齿
还在吱吱作响
真想咬断那个封建王朝的咽喉
不管自己
是去往地狱还是天堂

戊戌变法六君子有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是清末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是那六位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时所逮捕并处死的六名变法派人士,分别为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与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与直隶总督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谭嗣同六人等。刑部尚书赵舒翘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9月28日,六人在未经刑部审讯的情况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问斩。被处斩的顺序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根据梁启超的查正,六君子被捕各有原因:

杨锐及刘光第乃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荣禄亦恨他们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们。
谭嗣同不想像汉朝张俭一样,四处望门投止而连累志士与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绝逃亡。他步往刑场时,作《绝命辞》一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于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后,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最后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掷入黑狱。
康广仁为康有为之弟。康有为及梁启超逃亡时来不及通知康广仁,最后在康广仁南海会馆被捕。康广仁虽在戊戌变法中只负责办报,但因为是康有为亲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送了康广仁到菜市口。
杨深秀于五人下狱后,感五人年轻有为,不应就此死去,于是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杨深秀正直不阿,竟演变成要求慈禧太后将权力交还光绪帝的争论,最后亦为此赔上性命。


《戊戌变法〉六君子?
《戊戌变法》六君子是:康广仁、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和康有为。详细解释如下:一、《戊戌变法》背景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晚清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这场变法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以应对当时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二、六君子的角色与贡献 1. 康广仁:作为维新派...

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
戊戌六君子是: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和杨深秀。戊戌六君子是指在戊戌变法中因推行新政而遭到杀害的六位重要人物。他们在晚清时期积极倡导改革,试图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现代化。1. 谭嗣同: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主张改革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他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

戊戌六君子是指哪些人?
1. 戊戌六君子是指康广仁、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这六位维新志士。2. 在1898年9月28日,这六位君子被慈禧太后下令在北京菜市口斩首,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这场变法仅持续了103天。3. 除了戊戌六君子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张荫桓、徐致靖等四位维新派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成功逃亡...

戊戌变法六君子是谁
戊戌变法六君子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锐、杨德群和刘光第。戊戌变法是一场发生在1898年的改革运动,旨在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运动中,有六位重要的改革者被称为“戊戌变法六君子”。1. 谭嗣同:他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积极倡导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他提出了许多具有...

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
1、戊戌六君子指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残忍杀害的六位维新派志士,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他们怀抱着一腔爱国热忱从容赴死,谭嗣同临死前的那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至今仍言犹在耳。”2、资产阶级改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

戊戌变法六个人是谁
戊戌变法六君子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1. 康有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推动者和精神领袖。他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试图在保持清朝皇权的同时,引入宪政制度,限制君主的权力。他多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法的必要性,并在变法诏书中起草了大量改革方案。2. ...

戊戌六君子是指哪六位
戊戌六君子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因戊戌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主要参与的六人在1898年9月21日被逮捕。同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

戊戌六君子是谁
戊戌六君子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

戊戌六君子是哪几位!戊戌变法是哪个朝代的何年何月?
众所周知康有为不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所谓“戊戌变法六君子”是指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杀害的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位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虽遭通缉,但均得以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逃亡国外,康的弟弟康广仁不幸罹难。康、梁二人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但并非“戊戌...

中国的戊需六君子的 历史事迹谁知道啊
戊戌六君子是指中国历史上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慈禧太后杀死的六个主要参与者。他们是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这六人。9月28日,6个人在菜市口被杀。“百日维新”各项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以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