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姓氏人数分布在哪里?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四川、河南、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乾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北孔南张。孔姓聚居地之一,是山东曲阜。

孔姓:中国姓氏之一



山东最多

全国最新统计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的人口分布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中国孔姓氏人数分布在哪里?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2113布5261到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4102苏、江西、山东、四川、河南、1653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乾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孔氏分布在中国那些地区
  2113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5261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4102来代。孔子之后的数1653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省。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17]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
  孔子
  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18]
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人口约三百三十2113二万三千余5261。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4102祖名为姓。如商朝1653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

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扩展资料

孔姓名人:

1、孔连顺

孔连顺,1986年2月7日出生于内蒙古,万合天宜演员。2013年因在导演叫兽易小星的网络剧《万万没想到》中反串角色爆红。并在之后的万合天宜出品的《报告老板!》、《学姐知道》等项目中参与演出。2014年在《后会无期》中饰演王珞丹的哑巴哥哥。

2、孔宋今

孔宋今,原名孔千千,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9年,参演个人首部古装喜剧《跟红顶白大三元》,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姓

孔姓分布地区在哪?快点急用!
清朝末年,孔氏2113族人已分布到5261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苏4102、江西、山1653东、四川、河南、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乾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第六次人口普查,孔姓排列第72为,占总人口百分之零点三,约四百万左右。

  孔姓来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 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4、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
  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世代相传至今。


有多少人姓孔?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姓孔的都是孔子的后代吗?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寻根溯源 1、据《通志·氏族略》、《史记·孔子世家》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字为氏,称为孔氏。2、据《广韵》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为商汤王之...

姓孔的都是不是孔子的后代
不是的。姓孔的不都是孔子的后代。另外,孔只是孔子的氏,在孔子那个年代,姓和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姓,主要是区别血缘关系,避免同姓结婚。不同的姓,大致代表了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氏,主要是由于同一个姓的人大规模繁衍,产生了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别,便产生了氏。开始时,...

姓孔的名人有哪些人物
孔姓是中国著名的姓氏之一,排在《百家姓》的第25位,根据2007年的数据,人口排名第98位。以下是历史上的部分孔姓名人:1.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其祖先为...

中国的姓氏里有没有【孔】啊
孔姓 孔姓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目录 历史来源 家族名人 郡望堂号 海外迁徙 孔氏族谱 详细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59.htm

孔子姓什么
孔子的姓氏为孔。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

有姓孔的吗?
孔姓:中国姓氏之一

孔的姓氏故事是升么?
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

请问,为什么中国许多姓氏都起源于河南省?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笔者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对这4820个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但是,仅有姓氏数量,尚不足以说明问题,...

孔氏的由来
分布和迁移:在mainlandChina和台湾省的百家姓中,空姓不在前100名之列。孔氏在历史上被复姓孔桑所改。相传商朝初年的贤臣伊尹,出生于孔桑,儿子名叫孔桑。其后裔中,以伊尹出生地为姓,称孔桑氏,后简化为孔氏。另一种是出自崆峒,其姓氏为商代始祖契约。有的后代被封在孔氏,其后代以国号为氏,称为孔氏。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