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春夏秋冬各有什么特点?

《荀子.王制》中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那么很多人不明白这些是什么意思?分别是什么时候呢?现在已经是2018年,最先到来的就是春耕时节,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从字面含义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几月份,下面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吧。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耕:春季播种之前,耕耘土地。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在中国一些地区一直传承着试犁的习俗,但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产传统习俗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春耕需要根据实际的气温来决定,由江南(3月上旬)向北依次往后顺延至5月。越往北春耕时节越晚。
夏耘:夏天锄田除草。
秋收:是指秋季收获农作物。秋收作物是当年春夏和夏秋播种当年秋季收获的作物,主要是稻谷、 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秋收时节一般在农历秋分前后。
冬藏: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

相关拓展: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春耕化肥供应和价格关系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化肥生产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较快。为解决化肥生产流通中的突出问题,做好2018年春耕备肥期间和用肥旺季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保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能源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铁路总公司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采取措施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保障化肥生产
生产是保供的基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化肥生产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切实保障化肥生产所需原料供应,努力提高企业开工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天然气和煤炭生产企业要在保障民生用气用煤的前提下,认真履行已经签订的供气供煤合同,在供暖季后期加大力度保障化肥生产用天然气、煤炭供应和价格稳定。各电网企业要全力保证化肥生产企业的用电需要。允许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化肥、煤炭生产企业正常开工生产,切实提高化肥生产供应量。

二、加强运输和信贷支持
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要妥善组织安排运力,在春耕备肥期间优先支持化肥及其生产原料运输,重点保障山西、新疆、内蒙古等氮肥主产地,西南磷肥主产地以及青海、新疆等钾肥主产地运输需要。各地经济运行调节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运输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化肥生产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审贷效率,改善金融服务。
三、做好淡季储备调控
为进一步发挥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的调节作用,国家将追加安排550万吨化肥淡储任务(2年有效)。在化肥生产供应量增加、价格稳中有降时,中标承储企业要按要求及时有序入储,并提前将淡储化肥调运到基层销区储备库点。如春耕备肥期间局部区域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要及时报告主管部门,经批准后可采取淡储化肥提前出库的措施。储备期结束、春耕用肥旺季到来后,要及时动销。各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当地国家化肥淡储和省级储备工作的督促落实,强化监督指导,及时协调解决承储企业在资金、运输及货源等方面的困难,确保淡储化肥足量按时收储到位,满足春耕期间农民集中用肥需求。

1,春季为3-5月
2,夏季为6-8月
3,秋季为9-11月
4,冬季为12-2月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扩展资料
春夏秋冬的由来: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
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为夏季。这时太阳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长,因此,南半球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夏秋冬


一年有四季,分别是什么?
“假”的意思,意思是万物借这个季节开始快速生长。3、秋:“就”的意思,指万物到了这个季节就成熟了。4、冬:“终”的意思,指万物到这个季节而终成。四季: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

一年四季分别代表什么?
4. 冬天,银装素裹,象征着低调与沉思。寒冷的冬夜,雪花飘落,大地一片宁静,人们围坐在火炉旁,享受着温馨与安宁。四季的更替,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造成了黄赤交角的周年变化,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经历的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分别代表什么?
春天代表希望、夏天代表活力、秋天代表沉稳、冬天代表低调。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简介 我国地域宽广,位于低、中、高纬...

春夏秋冬代表什么
春夏秋冬,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身倾斜角度的变化,导致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段所经历的气候变化。这四个季节分别代表了气候变化的四个阶段。二、详细解释 1. 春季 春季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新生和复苏。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植物开始发芽,动物结束冬眠,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春夏秋冬是什么意思?
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一年四时的轮回。它们分别代表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清代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春夏秋冬,也被称作“四季”,它们不仅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更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的依据。1. 春季,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
春:立春,春季开始的意思。夏:立夏,夏天开始。秋:立秋,秋天的开始。冬:立冬,冬天的开始。传统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种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重要意义: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个节气。

春夏秋冬怎么分月份
春夏秋冬分段如下:1、春季,是指我国农历从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即农历的1、2、3月。2、夏季,是指从立夏至立秋的这一段时间,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即农历的4、5、6月。3、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

春夏秋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增多,冰雪融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惊蛰:春雷响动,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气温回升,春天的气息渐浓。春分: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昼夜平分,植物生长进入活跃期。清明:气候清新明朗,草木茂盛,万物复苏。谷雨: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极为有利,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立夏:夏季开始,气温升高...

春夏秋冬什么意思
春夏秋冬是描述地球一年中最明显的四个季节的词汇。它们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一、季节定义 春夏秋冬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产生的气候变化的体现。这四个季节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个季节都有其特定的时间段和气候特点。春季是万物...

春夏秋冬分别代表的意义 和感情有关的
春天,万物复苏,春意萌动,正是感情懵懂之际,可以称之为青春的萌动期,此时感情如春之大地,万象更新,一切都充满美好的期待。夏天,夏日炎炎,雨水充沛,骄阳似火,感情热烈,可以称之为恋爱进行时,此时感情键入轨道,相对知道方向,对一切有了全新的认知。秋天,麦浪翻滚,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果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