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有几大戒?分别是什么?

佛家五戒:

第一戒,戒杀生,不分大小。尽滚水,莫倾地,免虫命抛。

第二戒,受真正,切勿偷盗,想损人而利己,如偷同条。

第三戒,戒淫念,莫贪美貌,耗元神,伤性灵,地狱难逃。

第四戒,戒妄语,虚浮不要,言忠信,行笃谨,老老实,至诚道。

第五戒,戒酒肉,厚味除了。酒乱性,发无明乱气躁,穿肠毒药早戒好。生灵肉,不可吞,冤孽难消,吃四两,还半斤,他还嫌少。杀一命,还一命,无情可饶。修心人,粗布衣,素食饱,清和味,神气飘潇洒自在多逍遥。

扩展资料:

利益:

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曰仁,不盗曰义,不淫曰礼,不妄曰信,不酒曰智。一个人受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

《灌顶经》卷三说:我们受持五戒,必感得廿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一是满足一切智,二是如佛所学而学,三是智者不毁,四是不退誓愿,五是安住于行,六是弃舍生死,七是慕乐涅药,八是得无缠心,九是得胜三昧,十是不乏信财。

此外,如果我们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享受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

所以,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受持五戒,如同在福田里播了种,纵使不求,自然有许多利益加身,自然享有无尽的功德善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戒



佛教根本大戒,,不做国贼戒,不漏国税戒,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1、不谤国主戒:相互理解尊重包容,让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2、不漏国税戒: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共同责任。

3、不杀生戒;主制不杀人,兼制不故意伤害其他生命,鼓励放生,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只食用非己亲手宰杀、非专为己而宰杀、别人宰杀时没心生高兴和听到动物惨叫声。

4、不偷盗戒:不故意侵犯公私财产、不故意破坏公私经济管理制度和故意收受不当得利等方面,凭借自己能力,从正常渠道获得相对应的劳动成果。

5、不邪淫戒:佛教认可合法的正常夫妻生活。合法夫妻生活应在正确时间地点环境对象下。佛教反对婚前,特别是严厉禁止婚外性行为。提倡一夫一妻制,忠诚彼此和睦家庭孝敬父母师长教育好下一代。

6、不妄语戒:不作伪证、不自我吹捧证圣见道,不过分吹牛和欺骗他人,以及不挑拨是非说粗话引诱或唆使等语言,彼此诚实守信。

7、不饮酒戒:禁止吸毒、抽烟和酗酒,对于养生保健佛教允许少量适当不经常饮用一些。

扩展资料:

佛教戒律的意义和作用:

1、戒是规矩,人不能没有规矩,规矩是根本。

2、戒,在儒家讲就是礼节,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四维八德,这些都是做人要具备的基本的德行。中国儒家讲的“礼乐”是规范心行的教学手段:“礼”用来约束我们的身体,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要合礼,礼是行为的标准;“乐”用来调心,调养性情,喜怒哀乐得其中,不要过分。

3、在佛门里面也不例外,对“礼乐”也非常重视。“戒”就相当于“礼”,“梵呗”就相当于“乐”。如果“礼乐”都失掉了,教学的工具就没有了,教育的功效也就达不到了。

4、佛在世时,为什么世人对他那么尊敬?即使是现在的人,提起释迦牟尼佛,也依然是非常地恭敬。这是德行的感召,德行就显示在戒学里。佛的行持,不是有意做作的,是自自然然的。

5、戒律是佛的身,禅是佛的心,教是佛的言语。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用身教、用言教,海贤老和尚教人也是身行言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佛教根本大戒



佛家五戒:
第一戒,戒杀生,不分大小。尽滚水,莫倾地,免虫命抛。

第二戒,受真正,切勿偷盗,想损人而利己,如偷同条。

第三戒,戒淫念,莫贪美貌,耗元神,伤性灵,地狱难逃。

第四戒,戒妄语,虚浮不要,言忠信,行笃谨,老老实,至诚道。切不可将信字
轻易而抛。

第五戒,戒酒肉,厚味除了。酒乱性,发无明乱气躁,穿肠毒药早戒好。生灵肉
,不可吞,冤孽难消,吃四两,还半斤,他还嫌少。杀一命,还一命,无情可饶
。修心人,粗布衣,素食饱,清和味,神气飘潇洒自在多逍遥。

首先和尚是对出家佛教徒也就是僧人的尊称,不分大小男女。

古代与现代,各个派系不同所持戒本也不同。下面笼统的就一般情况大体说个数目。

一般来说居士最多五戒,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尼16戒或22戒,比丘250戒,比丘尼约348戒。密教徒有密乘戒。此外还有菩萨戒,从居士到僧人不论修学的是显教密教都可附加受持。此外,一切人都可修学八关斋戒,持八关斋戒一般为一日或多日,并不要求终身受持。

平常人但于一戒受持不破就是圣人之流,龙天鬼神无不恭敬守护。

沙弥受十戒,即戒杀,盗,淫,妄,饮酒,不用香料花环打扮装饰;不观看歌舞;不在宽广大床上坐;不非时食(过午不食);不蓄金银财宝。
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二者主要的戒条相同。最重的戒有四条,称"波罗夷罪",犯者被开除僧团("不共住"),有淫、盗、杀、妄(大妄语,妄称自己得道成圣);其次为"僧残罪",犯者经过严格的在僧众面前忏悔的程序,才能被保留在僧团,有十三条,诬陷好人、破坏僧团等。此外还有很多情节较轻的戒条,以及有关日常修行和生活的规则、仪规等。

和尚六大(忘了几个)戒律是什么?

  主要是在四根本戒:

  一、淫戒,
  二、盗戒:
  三、杀人戒:
  四、大妄语戒:

  比丘戒与比丘尼戒,是佛戒之中的重要大戒,所以也是最繁复的一种佛戒,从佛法住世的角度上看,这要比菩萨戒更加重要。故在汉译大藏经中,有关比丘比丘尼戒的广本大律,即达四五百卷,历代祖师注疏著述,尚不包括在内。我於南下阅藏的最初两年,也将重心注於比丘比丘尼的广律之中,但在这本书中,我只以三万多字的篇幅,来约略地介绍比丘比丘尼戒。因为:第一、这是一本通俗性的书,它的读者,大部分可能是在家人,俗人未必绝对不可看比丘及比丘尼律,但亦不必向所有的俗人详细介绍出家戒:第二、严格地说,在中国现代的环境下,比丘及比丘尼戒的如律得戒,而又能够如律持戒的,那是很不容易的事。凭心而言,我自己也是未曾真得比丘戒的一个「比丘」,甚至我也不是一个如法的沙弥,仅是现出家相的优婆塞而已!纵然希望如律而行,那也困难重重。

  即使如此,本篇文字的内容,我仍不鼓励尚未具足比丘及比丘尼戒的读者读它;当然,我也不会强烈地反对


  除了大乘菩萨戒是诸佛相同的而外,诸佛所制的比丘比丘尼戒是不尽相同的。不过,行淫、偷盗、杀人、大妄语,这四条根本大戒,诸佛也是相同的。如《善见律毘婆沙》卷八中说:「一切诸佛,波罗夷罪无异结;四波罗夷,不增不减。」(大正二四·七二九中)除此之外,不唯诸佛所制不同,即使我们所见的诸部广律所收集的,也各有多少出入了。
  据《僧只律》的记载,佛陀为此丘们制第一条戒,便是淫戒。那是:世尊於毘舍离城,成佛五年,冬分第五半月,十二日,食后,东向坐一人半影,为长者耶舍迦兰陀子制。
  第二条制的是盗戒:世尊於王舍城,成佛六年,冬分第二半月,十日,食后,东向坐两人半影,为瓦师子达腻迦,因瓶沙王及粪扫衣比丘制。
  第三条制的是杀戒:世尊於毘舍离城,成佛六年,冬分第三半月,九日,食前,北向坐一人半影,为众多看病比丘,因鹿杖外道制。
  第四条制的是大妄语戒:世尊於舍卫城,成佛六年,冬分第四半月,十三日,食后,东向坐三人半影,为聚落众多(相互妄称是罗汉而大得信施供养)比丘及增上慢比丘制。(大正二二·五四九下)

  比丘戒有多少
  比丘戒的条文,在各部律中,都有出入;主要的出入是威仪戒。至於重戒与次重戒的条文,其文字虽有详简广略的不同,戒目的条例,却是大致相同,所以大致都说比丘二百五十戒。
  比丘戒与比丘尼戒,通常分为五篇七聚,也就是五等罪行的七项罪名。事实上,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相,却有八类条文、五等罪行、七项罪名、六种果报。:
  至於比丘戒的条数,通常说是二百五十条,《四分律》(大正二二·一○一五至一○二二)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大正二二·六二七至九二七)的确都是二百五十条,而且篇聚的排列也是一样,都是:四弃、十三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悔过、一百应当学(《根本有部律》的众学法,合为四十三条,分则可成百条)、七灭诤。
  但在《五分律》中,略有不同,共计二百五十九戒:四弃、十三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一单堕(较《四分律》增加一条轻师戒,但其戒本中只有九十条)、四悔过、一百零八应当学、七灭诤。
  《十诵律》则为二百五十七戒:四弃、十三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悔过、一百零七(戒本是一百一十三)应当学、七灭诤。
  《僧只律》则为二百一十八条:四弃、十三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单堕、四悔过、六十六应当学、七灭诤。
  《解脱戒经》是:四弃、十三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悔过、九十六应当学、七灭诤,共为二百四十六戒。
  至於戒本的文字,那更有互异之处了,比如《四分》戒本,就有六种不同集法的本子。在这六种律本之中,以《五分律》的戒条最多,《僧只律》的戒条最少。它们的差数,也多在於应当学的威仪戒中,其余七项,出入较少。不过,除了四弃与十三残之外,各本的条文次第,先后排列,也不一致。这该是由於各部编集者的看法不同所致。至於佛陀制戒的先后次第,除四弃法可从《僧只律》中得到说明,其余的何者在前制,何者在后制,如今已无从查考了,实际上这也不是重要的问题。
  比丘戒究竟有多少条?这是很难解答的问题,因为律中所载,是就当时所曾发生的事实而制,有一件事便制一条戒,当在结集(编辑并诵出)律藏的大会上,根据优波离尊者等所曾听到并尚记得的戒律编集起来,便成为后世所传成文的律藏,后来又经过部派佛教的各部分张,律藏便分成了五部,宗旨是相同的,内容却略有取舍抉择的不同了。总之一句话,比丘戒未必一定要有律中所备的二百五十条,但也未必仅此二百五十条,甚至可说比丘戒也是无量无数的,所以一切威仪行持,无一下可纳入比丘戒的范围之内。因此,也有将二百五十戒,含摄八万四千细行的:以行、住、坐、卧四威仪,各含二百五十戒,成为一千戒;再循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各有一千戒,成为三千戒;以三千戒各配身三业(杀、盗、淫)及口四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成为二万一千戒;再配属贪、瞋、痴及等分的四种烦恼,便成为八万四千戒了。
  这是一种数理玄学的算法,事实上虽不用此一呆板的计算方法,所能发现而可列入比丘戒的,仍然很多很多,真所谓威仪之数,量等尘沙。相反地,在此二百五十条戒中,倒有若干条是不能普遍适应於一切时地的。

  以上摘自http://zhihai.heshang.net/Article/foshuku/jlls/200603/19352.html

佛家五戒:
第一戒,戒杀生,不分大小。尽滚水,莫倾地,免虫命抛。

第二戒,受真正,切勿偷盗,想损人而利己,如偷同条。

第三戒,戒淫念,莫贪美貌,耗元神,伤性灵,地狱难逃。

第四戒,戒妄语,虚浮不要,言忠信,行笃谨,老老实,至诚道。切不可将信字
轻易而抛。

第五戒,戒酒肉,厚味除了。酒乱性,发无明乱气躁,穿肠毒药早戒好。生灵肉
,不可吞,冤孽难消,吃四两,还半斤,他还嫌少。杀一命,还一命,无情可饶
。修心人,粗布衣,素食饱,清和味,神气飘潇洒自在多逍遥。


和尚有那些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军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成;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成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

三坛大戒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2. 在初坛,沙弥和沙弥拆竖尼戒被传授。3. 在二坛,比丘和比丘尼戒被传授。4. 在三坛,出家菩萨戒被传授。5. 根据我国佛教界的传承习惯,有意出家的人必须接受这三坛大戒,才能被公认为合格的大乘出家人。6. 传戒的日期大约在三十日至四十日之间。7. 主事者是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什么
【受戒过程的规范】根据中国佛教界的传统,想要出家的人必须完整地接受这三个坛的戒律,这样才能被公认为合格的大乘出家人。整个传戒过程通常会持续三十到四十天。在这个过程中,有十位和尚担任主要角色,他们被称为“三师七证”。其中,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和教授阿阇黎各一位,其他七位则是尊证阿...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指哪三坛(要求直接明了的回答)?
这种仪式都在各大丛林举行。这些丛林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对于丛林的方丈大和尚采说,称为传戒;对于子孙庙的求成者来说,称为受戒;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或三年举行一次。会期也各异,或在春天,或在秋天,或在冬天。而大多选择在佛诞...

和尚头上应该点几个点?为什么有6个,也有9个的?
数目的多少在各寺院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入寺以后,和尚是需要学习的,经过学习,分析考试成绩才可以点戒疤。 一般而言,庙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个戒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庙的住持,则有八或九个戒疤的“高级和尚”或是“特级和尚”。而第十个戒疤却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拥有的,除了达摩...

和尚头上为什么有九点?是九戒吗?哪九戒?
不光是头上有,身有也可以有,比如说:手臂。 补充: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 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 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 法令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 ...

佛教什么是三类戒?
在授戒仪式中,主事者是十师和尚,其中三位被称为三师和尚,分别是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和教授阿阇黎。还有七位尊证阿阇黎,他们一起构成了三师七证的传戒团队。【戒期的日常安排】在戒期间,修行者会有严格的日常功课时间表。清晨四时许会有三板钟声,四时半左右四板,五至六时进行早课,六时后...

求授大戒是什么意思?
求授大戒就是向具有传戒资格的寺院请求授大戒。---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中有关传授三坛大戒(以下简称传戒)法事的规定,使传戒工作得以如法如律地进行,确保中国佛教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全...

和尚是按袈裟分等级吗
袈裟有三个等级的,分别代表受过的三种级别的戒律。受了大戒的和尚,均可以穿这三种袈裟。不同时节(法会),穿不一样的袈裟。一般每个寺庙里,只有主持一人,做法事的时候,可以穿红色的袈裟,其他人穿咖啡色或者其他颜色的。袈裟里面,穿得那个大袖子的衣服叫做海清,有黄色的,黑色的,咖啡色的,等等...

和尚可以结婚吗。?
中国和尚不可以结婚,必须还俗才可以,和尚结婚违反了佛门戒律。在我国古代大约明清时期,确实有过明文规定禁止和尚结婚娶妻,如果发现和尚娶妻的话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因为在过去的佛教认为,如果和尚娶妻生子的话,就等于是不守戒规,最终难以修成正果。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说法下,很多立志得道的僧人也自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