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衣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古代的天子、大夫会穿着一种名为“毳衣”的礼服,这种服装由毛布制成,主要用于祭祀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见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等重要场合。毳衣的上衣为玄色,衣身绣有虎蜼、藻、粉米等图案,下裳为纁色,绣有黼黻纹样。《诗经·王风·大车》中提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毛传解释说:“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芦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决讼。”郑玄进一步解释道:“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国,而决男女之讼……毳衣之属,衣缋而裳绣,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

此外,毳衣也指由毛皮制成的衣物。北齐时期的刘昼在《新论·适才》中提到:“紫貂,白狐,制以为裘,郁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美也。”唐代李敬方在《太和公主还宫》诗中写道:“金殿更戎幄,青袪换毳衣。”《宣和遗事》后集则记载:“有小儿三人,自梁栋中循柱而下,弓矢在手,跳跃笑语,皆毳衣跣足。”

在佛教中,毳衣也是一种特殊的僧服,称为“毳衣”。《法苑珠林》卷一○一中提到,僧人所穿的衣物分为四种:一、粪扫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其中,“毳衣”是用兽毛制成的僧衣,象征着僧人修行的艰辛与清贫。


湖心亭看雪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原文为: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

什么词或字在古文中称为玉
璞。璞:拼音:pú;本义:蕴藏有玉的石头。常用搭配:璞玉(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 璞玉浑金(未经琢磨的玉石,未经冶炼的金子。指未加修饰之天然美质。比喻人品纯真质朴)

湖心亭看雪的字词解释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3、俱:都。绝:无。4、是日:这一天。更定:亦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5、拏(ná):牵引,划动。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毳,鸟兽的细毛。7、雾凇:寒夜雾气。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全文的意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全文的意思如下: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

冬日经典诗词有哪些(16句冬日诗词)
诗句来源:李白《夜坐吟》诗句解读:冬夜寒冷,诗人觉得夜特别长,独自坐在北堂沉思。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诗句来源:杜耒《寒夜》诗句解读:寒夜有客来访,诗人以茶代酒,竹炉中的茶水正沸腾,炉火初红,温馨而雅致。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诗句来源:张岱《湖心亭看...

著我瑶林琼树里,何须初雪画江干什么意思
意思:居住在我瑶林琼树里面,怎么还要在初雪时画江边的景色。出自:南宋程公许的《再和》。原诗:再和 南宋程公许 一冬已放酒杯乾,三复名章敌露寒。著我瑶林琼树里,何须初雪画江干。释意:一个冬天已经放酒杯干,第三章敌人又叫露寒。住在我我瑶林琼树里,为什么要开始雪画江边。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中的是什么意思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湖心亭看雪》全文 作者:(明末清初)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记的古义和现义是什么呢?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

和尚为什么要撞钟?
钟是佛教礼仪中的重要法器,在许多名刹古寺里,高大的钟楼,增添了寺院的威严。而圆润洪亮,深沉清远的钟声,也被注入了“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的佛教含义。寺院的钟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鲸钟等。悬挂于钟楼上,用于召集大众,或做朝夕报时之用;唤钟...

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有什么区别
普贤王如来 普贤王如来的教法是大圆满,大圆满法讲的主要是要见自己的本心。每个人要清明自己的心灵,众生被困的缘由就在于不能够认识到万事与物的本相,被自己束缚在一个框架之内而枉受轮回之苦。普贤王如来佛指的就是如来藏的光明。如来的意思是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世界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