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撤回"和"撤消"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撤回要约是要约人在要约生效以前取消要约的行为。要约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使要约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

2、时间不同:

撤回要约是要约人在要约生效以前,要约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3、条件不同

撤回:

通常对话的要约于相对人了解前,可撤回;非对话的要约于要约通知先期或同时到达相对人时,可撤回。

撤销:

要约可以撤销,但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撤回要约



法律中"撤回"和"撤消"的区别:

一、概念上的不同:

1、法律中“撤回”是指撤回尚未生效,但采取的行动和行政决定,阻止它的生效。

2、法律中“撤消”是指在行动和行政决定已经生效后,发布人以一定的形式解除发布对其的效力。

二、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不同:

1、依法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其依据的法律条文是《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第二款。

2、而撤销或注销行政许可,其依据的法律条文分别是《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和第七十条。

三、引起的原因不同:

1、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是由于情势变迁导致该行政许可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而引起行政许可的终止,这一种客观事实,不但与被许可人的行为或其自身的情况无关,与行政许可机关是否存在违法许可也不存在因果关系。行政机关在撤回行政许可后,应履行注销行政许可的手续。

2、撤销行政许可是由于行政许可的取得过程中存在某种瑕疵,存在着某种违法性,即违法导致行政许可的撤销,这是撤销与撤回、注销之间存在的最显著的差别。违法的原因有可能是行政许可机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被许可人引起的。行政机关在撤销行政许可后,应履行注销行政许可的手续。

四、引发的法律后果不同:

1、合法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有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承担补偿责任。

2、合法撤销行政许可则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赔偿责任。


扩展资料

法律规定承诺撤回和撤销的区别:

1、从表现形式上看,要约撤回发生在要约到达(或刚刚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而要约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尚未发出承诺通知之前。两者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要约尚未生效(或刚刚生效)时发生的,而后者则是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

2、对于要约不得撤销的两类情形,应当准确记忆。特别是要求受要约人不仅得“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而且要求“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两个并列条件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1、表现形式不同:要约撤回发生在要约到达(或刚刚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而要约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尚未发出承诺通知之前。两者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要约尚未生效(或刚刚生效)时发生的,而后者则是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

2、准确性不同:对于要约不得撤销的两类情形,应当准确记忆。特别是要求受要约人不仅得“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而且要求“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两个并列条件缺一不可。

3、时效性的不同:目的上,要约的撤销在于消灭要约的效力;要约的撤回在于阻止要约生效。时间上,要约的撤销是在要约生效之后,承诺发出之前;要约的撤回是在要约生效之前。如果承诺生效,则合同成立,要约既不能撤回,也不能撤销,否则就等于允许当事人撕毁合同。

扩展资料:

撤 回

概念:从字面上来讲,撤回,简单地说就是收回、取消原决定的意思。

内涵:“撤回”一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含义大概有两种:

1.使驻在外面的人员回来:撤回军队、撤回代表。

2.收回(发出去的文件等):撤回提案。

可见,依据上述解释,“撤回”的词义内涵重在“回”字这一动作的行为上,如撤回军队、代表,收回发出去文件等。

法律运用:“撤回”用在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之处不多见,关于其在相关法律条文中的运用,笔者举例如下。

1. 《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投标人可在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

2. 《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第二十七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

3.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上诉人可以申请撤回上诉等。

撤 销

概念:从字面上来讲,撤销是指由于行为具有瑕疵,因而需要予以纠正,以使法律关系恢复原来状态。

内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含义也有两种:

1. 取消:取消处分、取消职务。也作“撤消”。

2. 《新华字典》中对其的解释为:从法律上取消,如撤销法院判决。

由此可见,“撤销”的词义内涵,重在“销”字这一状态的描述之上,即销掉效力、取消权利等。

法律运用:“撤销”在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之中,出现的频次相对于“撤回”而言较多,相关法律条文举例如下:

1. 《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

2.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3. 《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撤销法律、行政法规等法规的权限;

4.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撤销判决等。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分为两款规定了投标文件的撤回、撤销及投标保证金的退还等内容。

主款为强制性规定,包括投标文件的撤回主体、撤回时点、撤回程序、投标保证金的退还责任及其期限;副款则为任意性规定,对于撤销的投标文件,规定招标人拥有是否退还投标保证金的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撤销 百度百科:撤回起诉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可撤销的情形,当事人可以撤销合同,当然,出现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或者法定解除条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那么合同撤销和合同解除具有什么区别呢。第一、合同撤销和解除的前提不同。撤销权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形成的单方面解除的权利,而解除权是合同已经生效,经双方协商或是约定的条件成就或者是符合法定解除条件而行使的权利。第二、合同撤销和解除的行使方式不同。合同的撤销必须是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而合同的解除可以是双方协商、或者是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第三、合同撤销和解除的后果不同。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而被解除的合同只是自解除之日终止法律关系,但是解除前已经履行的部分依然有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要约的撤回和撤销。(1)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发出以后,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也就是在要约发生效力之前,要约人使其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2)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发生法律效力以后将其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要经的撤销只能在要约生效以后,合同成立之前进行。以下两种要约不可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明示要弥可撤销的。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
16、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区别: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要约失去法律上的效力,虽然二者都是只能在承诺作出之前来进行,但它们却又存在着区别:1、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并且生效以后,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2、由于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已经生效之后,因此对要约的撤销有者严格的限定。要约失效的原因:能够引起要约失效的主要原因有: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或撤回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了实质性的变更。5、要约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作为法人的要约人被撤销。
======================
什么是要约的撤销?要约的撤销与撤回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要约的撤销?要约的撤销与撤回有什么区别?

所谓有要约的撤销是指, 要约人在要约生效之后而受要约人承诺之前,欲使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撤销与撤回的不同之处在于:要约的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 要约的撤回是使一个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 要约的撤销是使一个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去法律效力; 要约撤回的通知只要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就可以发生法律效力,而要约撤销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不一定会发生法律效力。在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下, 要约是不得撤销的。

撤销和撤回有什么区别?

撤销和撤回的区别:
1、出处不同
撤销,指取消;从法律上取消。语出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唐绍仪南下组阁, 南京政府已承认撤销。”
撤回,指撤退回来;撤退回到。语出清 昭连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镇府闻报,率兵二百名於四月辛酉出御,行抵姚关,旋即撤回。”
2、含义不同
撤销是组织针对资质、资格的取消行为,即某自然人、法人持有的资质资格由于过期或者不再符合资质、资格要求,由资质发放管理方采取的一种取消行为。
撤回召回派出去的,如军队从特定位置或地区有秩序地撤退。收回发出去的,常指收回所说的话或对某人不信任的暗示。一个由自己撤其批评的机会。


扩展资料:
一、引证解释
1、撤退回来;撤退回到。
清 昭连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镇府闻报,率兵二百名於四月辛酉出御,行抵姚关,旋即撤回。”
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他不得不按照上级的决定,撤回无定河下游清涧县老红区去。”
2、谓召回驻在外面的机构或人员。
《杨家将》第三回:“太祖从之,命先锋李继勋屯兵上党;又遣人撤回何继筠等。”
《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壬戌,汪崇孝大言不惭,御众无法。该抚(袁可立)称盐院已将本弁撤回。”
《清史稿·交通志四》:“即可商令各国将在中国所设之邮局撤回。”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七章:“郭祥赶忙让司号员发出信号把他们撤回。”
3、谓收回文件、命令等。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张斯麐在莫斯科奉政府撤回命令时就报告劳农政府。”如:撤回提案;撤回起诉。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时卫兵已撤回,公孙滑势孤不敌。弃了糜延,仍奔卫国,公子吕乘胜追逐,直抵卫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撤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撤销


法律中是什么意思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中应当和可以的区别
法律分析:1、法律权利不同,法律中“应当”条款规定的法律主体的义务,如果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以”表述的是法律主体的权利,是否作出一定的法律行为,由法律主体自主决定,不论其最终选择的是允许范围内的何种行为,都将得到法律的认可、保护。2、法律形式不同,在刑法与行政法上的应当与可以...

法律中的质量是什么意思
法律中的质量是指法律的合法性、公正性、权威性、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其中合法性是指法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公正性是指法律应当保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权威性是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该经过严格的程序和程序的验证,可适用性是指法律针对不同的情况和具体案例能够得到精确有效的适用,可...

法律中有哪些罪
法律中的罪名种类繁多,具体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刑事犯罪类罪 包括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贩卖毒品罪等。这些罪行主要涉及到侵犯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等方面。二、经济犯罪类罪 包括如走私罪、偷税漏税罪、金融诈骗罪、挪用公款罪等。这类罪行主要涉及到破坏...

法律中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怎么理解?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具体如下: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

为什么宪法被称为“法律中的法律”?
国民订的法肯定比政府订的法大,因此,宪法被称为法律中的法律。遗憾的是,中国的宪法是政府订的,不是国民订的,所以中国的宪法是保护政府的。而国民的保护,按中国传统是皇帝,现在叫政府。宪法保护政府,政会保护国民。这是中国。美国是宪法保护国民,国民保护政府。恰好相反,因此,西方人比中国人更...

法律中规定债务应该怎样强制执行?
法律中规定可以由相关的人员向人民法院申请债务强制执行。1、申请应当向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提出。我国法律规定,无论案件经过了几级审判,强制执行都由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管辖。2、申请执行需要提交以下文件:(1)申请执行书,申请书必须载明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请求执行的事项;(2)作为执行根据...

现行法律中有哪些类似恶法非法
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3、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般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所涉及的犯罪大致上有:寻衅滋事。非法聚众赌博,开设地下赌场。组织、容留妇女卖淫。故意伤害致人受伤或致人死亡;故意杀人。非法持有枪支、管制刀具等。聚众斗殴等等。其他恶性案件...

【法律百科】法律中的禁止反言原则
深入解析法律中的禁止反言原则:民商事诉讼中的铁律 在我国民商事诉讼的广阔舞台上,禁止反言原则虽未被单独列出,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源自英国,犹如一把精确的尺子,衡量着当事人的诚信与承诺。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原则的实战应用,让我们一窥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威力与影响力...

法律中的法益是指什么?
法益是法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说法不一,简单的说就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依保护形态而区分,法益应由积极的法益和消极的法益构成。前者,指法律保护和积极 实现的利益;后者,指法律消极地排除他人之侵害。以法律的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加以 区分,法益由直接法益和间接法益组成。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又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