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化学问题?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实际上包含着两种变化的过程: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水溶液中即指水分了)的作用下,克服了相互的作用力,向水里扩散的过程,这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另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是化学变化的过程。这两种过程是同时存在的。溶质微粒在溶剂(水)里依靠水合和扩散作用,离开了溶质本体,均匀地扩散到水分子间,从而逐渐溶解,溶质微粒的水合和扩散过程,我们用肉眼是难以观察的,但可以依靠实验来证实。另外溶质微粒在水中扩散时需要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溶质微粒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将放出热量,使溶液的的温度升高。

一种物质溶解在水里,究竟是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溶解过程中两种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用Q放代表溶质微粒扩散所吸收的热量,用Q吸代表溶质微粒水合时放出的热量。若:

Q吸>Q放 溶液温度下降
Q吸<Q放 溶液温度升高
Q吸≈Q放 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溶质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我们可以用仪器测得。

溶解过程之二

物质溶解过程常常伴随一些重要的外观现象,例如伴随热效应:像NH4NO3、NH4Cl、KNO3、NH4HCO3等溶于水时常伴随吸热现象。浓硫酸稀释,NaOH,无水CuSO4、Ca(OH)2、无水Na2CO3等溶于水常伴随放热现象。浓磷酸稀释、NaCl、CuSO4·5H2O等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热效应。

伴随颜色变化: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淡蓝色。蓝色CoCl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粉红色。

伴随体积变化:苯与醋酸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溶液的体积往往大于两种溶液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又如:水与酒精混合后,其混合溶液的体积往往小于两种溶液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由以上现象可知,在溶解过程中常伴有温度、体积、颜色等变化,这说明溶解过程不仅是溶质机械的分散过程(分散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且还有溶质与溶剂相互结合的溶剂化过程(溶剂化过程是化学过程。但是所形成的溶剂化物并不一定具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我们说溶解过程是物理化学过程。应当注意,并不是任何物质的溶解,其物理、化学过程都是等同的,如NH3,CaO等溶于水,化学过程则是主要趋势。

溶解过程之三

物质溶解过程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物质溶于水时,都要吸收大量的热。例如把硝酸钾或硝酸铵溶解在水里,就会发现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

另一些物质溶于水的时候,会放出大量的热,例如把苛性钠溶解在水里,或者把浓硫酸缓缓地倒进水里,就会发现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物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物质溶解,一方面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它们本身的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离开溶质,另一方面是溶解了的溶质要扩散到整个溶剂中去,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溶解过程只是单纯的扩散,就应该全是吸热的,为什么还有的放热呢?原来,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不仅要互相分离而分散到溶剂中去,同时,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微粒也可以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如果溶剂是水,就生成水合物)。在这一过程里要放出热量。

因此,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离开固体(液体)表面扩散到溶剂中去,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并放出热量,这是化学过程。这两个过程对不同的溶质来说,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并不相等,当吸热多于放热,例如硝酸钾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结合的不稳定,吸收的热量比放出的热量多,就表现为吸热,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就降低。反之,当放热多于吸热,例如浓硫酸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生成了相互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就表现为放热,所以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第一个是铵盐反映一般是吸热的!2酸碱中和放热!3没化学反映!

不知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 这个反应的化学原理

我是这么理解的,碳酸钙沉淀,碳酸氢根和氢离子结合变成碳酸,碳酸在酸性环境下分解,你参考一下

题目是,比如说SO3的体积分数90%,那根据初始的量说,等于是发生的是净反应


化学问题
7. 波尔多液是由氢氧化钙和硫酸铜配制的,而且硫酸铜是过量的,所以,如果用铝器盛装波尔多液,就会腐蚀铝器:3Cu2+ + 2Al = 3Cu + 2Al3+;虽然铝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但是他们的反应产物都为离子,可以很快扩散到溶液中,反应是可以发生的;但浓硫酸和浓硝酸不行的原因在于,...

一个化学问题啊 求解释
这里主要涉及:1. CO2 与饱和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而CO2与饱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故可以排水法收集 2.HCl与饱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一般称之为 强酸制弱酸 )。结合第一条可知,能除去HCl。除杂:不引入新的杂质,原则上所需产物不减少。收集气体:排水法 所需气体与溶液不反应。排...

谁帮我解决一下这些化学题目(高一的)
问题补充:〔练习〕1.1.5 mol H2SO4的质量是 147g ,其中含有 6 mol O, 3 mol H,其质量分别为 96g 和 3g 。2.0.01 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 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108 g\/mol 。例2.71 g Na2SO4中含有Na+和SO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 mol不同...

化学题目求解释,帮忙下额
故答案为:Na2CO3和BaCl2;Na2SO4;Ba(OH)2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属于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是中考的一个重点.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如气体、沉淀等实验现象,还要记忆物质的溶解性口诀,然后分析判断,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此类题型还经常以表格型、流程图型等形式出现,本考点...

请教高中化学问题,求教高手,期望有分析过程
C、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本身导电不一定为电解质,如金属能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C错误;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但化学式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

化学问题,看见的都进来做一下吧。
至于还有什么作用,在你后面的学习还会接触到,所谓的"作用"可以有很多,氧化、还原、催化、吸水、防暴沸、指示(显色)等等。在做题目的,记得紧扣自己学过的课本知识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多问题~2.分子可再分,你看臭氧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然后在氯原子的催化作用下分开再重新组合成两个原子构成的氧气...

初中化学题,麻烦解释一下为什么
C正确,等质量的Mg和MgO,比如都是10克,MgO中含的Mg元素一定小于10克,所以生成的硫酸镁的量小,D正确,比如甲溶解度100,乙溶解度50,丙溶解度20,,,现在甲乙丙都是100克都配成饱和溶液,甲加入100克水可以,乙加入200克水,丙加入500克水,这样说丙加入的水远多于甲乙,溶液质量最大 ...

化学大神或者化学老师帮忙解答一下这个疑惑!
下个问题,化学反应的原理: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原子种类和数量并没有变化,原子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量决定,要使原子种类变化,要让原子核内质子数变化,即核聚变、核裂变两种方式,在物理上定义为不为化学反应。此反应需要的能量是化学反应的几何倍数,在热力学上化学...

化学问题 要求详细解释
不对的我说反例:1。金属导电 2.气球爆炸 3.氧化反应 4.和色素反应 5.有新物质生成 6.工业制氧利用的是液态气体沸点不同。7.有新物质生成 8.硝酸分解

各位化学好的大神来帮我解答一下,详解哦
根据图像我们可以知道,MA是一种强酸弱碱盐,因为碱溶液的浓度比酸溶液溶度高,但是在加了51ml时pH才使pH达到7,因此在加入50ml碱溶液时,是生成的MA水解使溶液偏酸性。所以MA稀溶液水解为酸性,第一空为小于,第二空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M++H2O=MOH+H+。第三空我们知道在该稀溶液中水电离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