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西江月·遣兴》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清平乐村居》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鹧鸪天 送人》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 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 ,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 ,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 ”,就只取“离”字义 ,“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 、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 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 ”,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 奸贪凶暴 ”、“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 、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同此悲愤;白居易《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辛弃疾词作鉴赏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鹧鸪天送人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
辛弃疾最著名的十首诗:《清平乐·村居》、《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鹧鸪天·送人》、《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1、...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包括《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一柱中擎远碧》、《西江月·剩欲读书已懒》、《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鹧鸪天·送人》、《清平乐·村居》。辛...
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的翻译
歌唱完了,眼泪还没有停止,功名报复不要谈了,姑且把酒言欢.举目望去,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相比之下,又哪有人生之路难呢?
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包括:《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鹧鸪天·送人》。《青玉案·元夕》描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赏析
《鹧鸪天·送人》是辛弃疾的一首送别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离愁别绪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对世事艰难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词的赏析:上阕以景映情:江水连绵:开篇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点出送别主题,随后“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通过描绘水天相连、...
宋词赏析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⑴,功名馀事且加餐⑵。浮天水送无穷树⑶,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⑷,只应离合是悲欢⑸?江头未是风波恶⑹,别有人间行路难⑺![1]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⑵馀,多余;加餐,...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直白翻译_百度知 ...
1;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注:《阳关》琴歌。【译文】唱完了《阳关》却泪未干,视功名为余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
听鹧鸪声声鸣江南,看游子滴滴相思泪(十首《鹧鸪天》古诗词)
词人醉后思念旧情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怨恨和归路漫长的无奈,以及相思之苦。《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赞美了桂花的淡雅与高洁,同时反映了词人在青州时期生活的安逸与对美好品质的追求。《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词人在送别友人时,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人间道路艰难的感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如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通过描绘壮阔的战斗场景和词人内心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词人渴望恢复中原、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青玉案·元夕》: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描写热闹繁华的景象和寻觅意中人的过程,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西江月·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