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中东石油问题怎么解决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在10月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憾世界的石油斗争,成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接着,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美国为了对抗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斗争,威胁要使用武力占领这些国家的油田,美国的恫吓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迎头痛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发出严正警告,如果美国胆敢武装入侵,就立即炸毁油田和有关设施,彻底摧毁美国在中东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国家的坚决态度,迫使美国不敢贸然动手。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这场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例如,英国不许美国利用它的国内和海外领地的运输设施为以色列转运补给,西德禁止美国供应以色列的军火从西德港口起运,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都不允许美国飞机在其领土着陆或飞越其领空,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进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须结束从1965年冲突以来所保持的领土占领,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日本起初采取所谓“中立”立场,阿拉伯国家限制了对它的石油供应。11月22日,日本政府发表四点声明,表示以色列军队应从“六·五”战争所占领的土地撤出,应当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并敦促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否则“将重新考虑对以色列的政策”。美国国务院对此十分懊恼地说:“我们的一些盟国实际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们自己同我们公开分开。”

  石油本来是阿拉伯国家的宝藏,可是多年来它并不能为阿拉伯人民造福,却成了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这一次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把宝藏当作“武器”,在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阿拉伯人民通过这场斗争,在政治上扬眉吐气,进一步觉醒,认识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国主义的有效力量,他们决心要掌握自己的资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石油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仅提价一项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权益的斗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机怎么解决的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
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
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扩展资料
石油危机影响
二战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高度依赖廉价石油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这次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
展开了一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革命,进而引发了由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向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一全球化的经济转型,重塑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在这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国家,国家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创新发展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1973年10月16日 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第三世界怎么抵制国际石油垄断集团的掠取剥削?
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收复失地,同时也为了捍卫国家经济资源和民族利益,叙利亚和黎巴嫩当天就分别切断了两条输油管。次日,伊拉克宣布把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公司在伊拉克石油公司的股份收归国有。3天后,欧佩克中的6个阿拉伯成员国开会讨论运用石油武器问题。10...

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带来的影响
2. 以美国为例,为了保持对中东石油的稳定进口,美国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数据显示,每桶原油的维护成本高达市场价格的三倍,这一数据凸显了能源安全策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3.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能源安全问题。在美国的主导下,国际能源机构(IEA)成立,目的是应对能源挑战...

两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至1974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十四,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

1973年石油危机简介
危机的导火索是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在这个关键时刻,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报复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尤其是以色列本身,做出了重大的决定——宣布实施石油禁运,并暂停了石油出口。这一举动导致全球油价如同过山车般猛烈飙升,从1973年的每桶不足三美元,急剧上升至超过十三美元的高位,堪称20...

核电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美国轻水堆核电的经济性得到验证之后,首先形成核电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1967年核电厂订货达到25.6GW;从1969年开始,美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1973年美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占世界的2\/3。1973年世界第一位石油危机后,为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形成了第二个核电厂建设高潮。1973、1974两年,共订货66.9GW,...

有谁知道7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的具体情况么?最好是有当时情况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断受到石油供给的冲击。那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认为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石油成阿拉伯世界的武器 1973年10月,中东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停止了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的石油输出。这次禁运造成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国内的原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场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为何产生?这...

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一开始,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两线出击,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但不久后战况逆转,以色列反占上风。一场旗开得胜的战争最终以被迫停战告终,这让阿拉伯世界非常郁闷。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决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从其他地方去获得。于是,欧佩克——国际石油...

1973年阿以“十月战争”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和耶路撒冷的归属权争议依然悬而未决,这导致埃及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趋于紧张。尽管约旦在1992年与以色列实现和解,但以色列仍掌控着部分领土,这片土地的未来仍充满变数。1973年“十月战争”不仅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也对国际关系和中东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煤液化技术液化煤的发展
煤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德国,1927年在Leuna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10万吨\/年的直接液化厂。在二战期间,德国的煤直接液化技术发展迅速,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燃料。战后,随着中东石油的开发,煤液化技术一度停滞。然而,1973年的石油危机再次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复兴,各国在原有基础上研发出新...

为什么电视上的专家说美国打利比亚是为了当地的石油
这涉及到多国的国际关系博弈,我觉的北约空袭利比亚是为了自己在北非的长期利益,包括地区政治利益、长期石油供应稳和定的进口优势利益等。不知道你有没有分析过美国打击伊拉克的原因: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抬高石油价格,给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沉重打击。并直接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