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陈炯明生平?

陈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竞存,广东海丰人 。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为国共两党至今均不受欢迎的近代争议人物。陈炯明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病卒于香港,翌年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1878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898年中清朝秀才。1906年就读广东法政学堂,为第一届学员,同届同学中有邹鲁,教员中有朱执信、古应芬。1908年以“最优等生”成绩毕业。次年当选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在上海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与倪映典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后到香港参加刘思复组织的暗杀团。次年3月参加黄花岗起义,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谋炸广东水师提督未中。10月武昌起义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并参与攻打惠州的战役。后历任广东副都督,代理都督。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新加坡经商。期间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要求画押并宣誓效忠他个人,陈炯明未参加。1916年回广东成立粤军,任总司令,反对袁世凯。袁死后,被北京政府封为“定威将军”。 1917年拥护孙中山南下,发动护法战争,对抗北京段祺瑞政府。他在军事上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在广东的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陈炯明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的方式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为国共两党均不受欢迎的争议人物。 陈炯明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组建中国致公党,首任该党总理。后病卒于香港,翌年迁葬广东惠州。 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海丰人。生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卒于香港。1909年当选广东省谘议局议员,同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参与广州新军起义的联络工作,事败赴香港参加刘思复组织的暗杀团 。1911年3月29日广州起义时,临阵脱逃。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新加坡等地经商,并组织政治小团体与孙中山相对立。1917年拥护孙中山南下护法,被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1920年所部发展为2万多人。8月,奉命率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军。10月占领广州,任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省长 。1921年5月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陈炯明任内务总长兼陆军总长。 1922年4月因反对北伐被孙中山免去陆军总长以外的各项职务,引起部属不满,最终导致1922年6月16日粤军部将叶举率兵包围总统府,意在驱逐孙中山。1925年下野后寓居香港,致力于组建中国致公党,并担任首任总理。1933年9月于香港病逝,第二年迁葬广东惠州。
希望采纳

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 1898年,中清朝秀才; 1906年,到广州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为第一届学员,同届同学中有邹鲁,教员中有朱执信、古应芬。 1908以“最优等生”成绩毕业; 1909年,任广东谘议局议员,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湖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11月与丘逢甲等一起被推为代表,赴上海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大会,并当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0年,参加倪映典广州新军起义联络工作,任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属下的编制课课长兼调度课副课长,又被确定负责率领一路选锋队进攻巡警教练公所。失败,到香港参加刘思复组织的暗杀团活动。 1911年3月参加黄花岗起义,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谋炸广东水师提督未中,或说临阵脱逃。10月武昌起义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并参与攻打惠州的战役。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为副都督,不久后为代都督;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新加坡经商。期间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要求画押宣誓效忠孙逸仙个人,陈炯明未参加; 1915年,联络一批原国民党人组建中华水利促进社; 1916年,回到广东东江发动驻军和民军起义,参加讨袁斗争; 1917年,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授予其“定威将军”。参加护法运动,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占领闽西南的汀州、漳州、龙岩等地,建立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 1920年8月,率粤军从广西回粤,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1921年5月,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积极参与“联省自治”运动,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6月任援桂军总司令,进军广西,攻占广西全境。 1922年4月,拒绝前往梧州与孙中山面商北伐问题,后被孙中山免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内务部总长三职。此后退居惠州,暗中从事抵制北伐,破坏统一的行动,其部属叶举等头目于6月16日派兵包围总统府和粤秀楼,意欲把孙中山赶出广东。8月15日,陈炯明回到广州任粤军总司令。 1923年,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东征军击败,陈炯明率部退守东江; 1925年,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黄埔军官学生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陈炯明部后,避居香港,后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并担任该党首任总理,继续奔走;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死后返葬广东惠州西湖紫薇山。

民国,陈济棠生平?

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

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广东军政领袖


陈炯明叛变的真实原因
陈炯明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军阀,曾经统治过广东省。然而,他在统治期间叛变了国民政府,并且向日本投降。这一事件成为了当时的头条新闻,并且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陈炯明叛变的真实原因。政治背景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开始独立执政。而当时的陈炯明和其他军阀,则是...

“秦二世之墓”广东军政首脑陈炯明近代联省自治的先驱
在他看来,“北方的军人统治和南方的政党统治都违背了共和原则”;他接着批评说,“中华民国的主权在人民,不在军队,尤其不在党内。”原因很清楚。为什么南北当局死不理解,缺乏政治常识?也就是说,这是违背常识的.”客观地说,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就广东而言,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有巨额...

东征陈炯明的前因后果。
陈炯明简介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系军阀。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拥护孙中山南下护法,被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1920年所部发展到2万多人。8月,奉命率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军。10月占领广州,任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省长。1921年5月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陈炯明(陈炯明最后的下场)是谁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陈炯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炯明最后的下场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陈炯明的人物生平陈炯明,惠州府海丰白町乡(现汕尾·海丰)人。粤系军事将领,中国军事家。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以成绩优等毕业。宣统元年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

陈兆棠与陈炯明的关系
没有关系。陈兆棠,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在湖南桂阳一个官宦人家,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潮州不久光复,陈兆棠也随之被革命党人所擒,11月22日上午8时处决。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

十大军阀简介
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10、广东军阀陈炯明 陈炯明1911参加辛亥革命,因他极喜趋新弦奇,在当时的广东社会,就军事上的言行十分引人注意。一度受到孙中山的相信,后随个人权欲极度的滋长,拥兵割据,广州公开设立总统府,背叛了革命,蜕化为反动军阀。

陈炯明叛变的真实原因
陈炯明,民国时期的著名军阀,曾掌控广东省,但其生涯中却发生了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叛变事件。本文将深入探讨他叛变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政治背景在1927年的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试图统一全国。然而,陈炯明等军阀并未完全接受国民政府的管辖,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自主权。陈炯明在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陈炯明叛变的真实原因
陈炯明,这位民国时期的著名军阀,因其对国民政府的叛变和向日本的投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本文将深入剖析陈炯明叛变的真实原因。首先,政治背景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927年国民党独立执政后,试图整合各方力量,但陈炯明等军阀并未完全服从。他在广东的独立统治让国民政府的控制面临挑战,特别是当...

陈炯明为什么叛变?
(《陈炯明集》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然而孙中山成立正式政府和选举总统的主意已定。1921年1月12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孙中山号召国民党人,像推翻清政府、袁世凯那样,再发动一次全国性的革命,来推翻北洋政府,他宣称:“北京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我等要造成真正民国。”...

陈炯明兵变是怎么回事?前因后果?
国民党编写的历史诽谤陈炯明背叛革命,炮轰广州观音山总统府,欲置孙中山于死地。***也指斥他为反动的军阀。因此陈炯明生平的历史和他服膺终身的政治主张,今代中国人(包括政治领导者)知道的已不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根据当年香港中英文报纸和英,美两国外交官的报导,当时下令炮轰广州的,...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