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的传说由来

乐成三说
乐(yue)清旧名为乐(yue)成。乐成得名的由来,旧有三说:一为 “王子晋吹萧”说;一为“乐正造士”说;一为“云门奏乐”说。
1. 持“王子晋吹箫”说者,有宋僧信南等。信南于宋景祐三年 (1036)诣京,仁宗访以乡里,对曰: “臣僧乃王子晋吹箫之地,张文 君人竹之乡。”仁宗曰:“是必温之乐成僧也。”宋人王十朋说:“乐清为子晋之江山”,又说:“子晋遗迹在乐清有二”,乐成是其一。宋人赵崇晖也说: “王子晋之吹箫,张文君之炼丹,皆此地也。”明永乐《乐清县志》在“仙释门”中写到“周灵王子”名晋,世传来游邑西山上,吹箫于山顶,沐箫于山泉”等语。隆庆间候一元修纂的《乐清县志》也说:“乐清,盖以王子晋吹箫名也。”此后林允楫纂的清康熙《乐清县志》和林启亨的《新志后议》皆循其说。
2.持“乐正造士”说者为清道光《乐清县志》的纂修人鲍作雨,他说:“邑取古者大乐正造士,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故谓之司成,乐成之义,殆取诸此欤?”这既是后起之说,又是孤证,不足取。
3.持“云门奏乐”说者,乃宋人刘黻。刘在(云门福地记)中推想“福地以云门名,乐成之得名仿此欤?”这是不肯定的话,又无充足证据,更不可取。
三说分析
按各县县名之取,或以山川地理为名,或以历史故事为名,或以名人为名,或以帝王年号为名,各有其地之特色。乐清僻在海疆,为什么会产生王子晋的传说,这与乐清的山川地理有密切关系。我国在秦汉时,神仙之说已在民间流行,汉人刘向编(列仙传),有“王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等语。此后文入学者对王子乔的“离俗轻举,全性保真”,特别羡慕。如晋人何劭<游仙)诗: “羡昔王子乔,友道发伊洛,,迢递凌峻岳,连翩御飞鹤。”阮籍的<咏怀>诗也说: “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孙绰的<天台山赋>有 “王乔控鹤以冲天”之句。相传江西庐山有鹤岭,也是王乔控鹤之处。是知神仙传闻,随处都有。在晋代,北方遭五胡之乱,大家势族及一般士庶,纷纷渡江避难,其清淡虚玄之学影响东南,而郭璞、孙绰等人曾涉迹乐清,观察山川地理,因此,地名如北阎的仙桥、仙溪、仙人坦等,乐成的箫台,经当时人的观察,认为很符合王子晋的吹萧地,其言一出,后人相沿流传,故宋代大懦王十朋也沿其说,说子晋事迹在乐清有二:一为仙桥,一为箫台。是知建县之前,传闻已广,如五代 时白鹤寺高憎子仪在<白鹤寺记>中也说: “亭亭鹤影西瞻而似舞如飞;迢迢鹿迹东去而渐转渐远。”这里明显是写王子晋和张文君二人之事。文君乐之高士,后入亦称他仙去。这些都是建县前之人物活动。可惜隋唐两代文献无存,使后人发生争论。
笔者个人臆断,县名为王子晋吹箫之说,流传已久,应遵循明隆庆《乐清县志》和清康熙《乐清县志》所说,以王子晋吹箫为乐清县名由来,是合乎历史传闻的。



乐清之名的由来?

传春秋周灵王太子晋乘鹤至箫台山上吹箫,“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因以名县。民国《乐清县志》卷1《邑里志》:“邑取大乐正造士,小成七年,大成九年之义,因名乐成。”后梁钱氏以避梁祖讳改名乐清。
1949年5月,乐清县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五专区。10月,第五专区改名为温州专区,乐清县属之。1968年,温州专区改为温州地区,乐清县属之。1981年9月,温州地、市合并,称温州市,实行市辖县体制,乐清县归温州市管辖。
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乐清县,设立乐清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乐清县的行政区域为乐清市的行政区域。
1993年10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将乐清市的行政管理委托温州市人民政府代管。

扩展资料: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于温州市管辖区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8°07′,东经120°57′。东临乐清湾,南濒瓯江。
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琯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智仁乡赵家辽村,与台州市相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乐清

意思是: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
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二卷。
节选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译文: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献县的由来
献县的由来如下:金天德中,以其为汉河间献王封国,献陵清乾隆《河间府新志》在焉,故特名其州为献。”献王即汉武帝刘彻之兄刘德。献县以此为名。秦初始置乐成邑,盖周代属冀州。西汉为乐成县。东汉至东晋时期属河间郡,为河间国治所,陌开皇十八年(598)改乐城为广城,仁寿初,因“广”字与国君...

乐成镇的自然概貌
乐成八景,半数已不存,只能从史书中查找,但也只是一些零星的记载,有些只是民间传说。我这里所写的只是将史书中的一些记载重新炒了一番。乐成八景中, “箫台明月”为人所广知,因为它的故事最为古老。箫,是一种乐器。所以,箫台的来历当然也跟音乐有关。传说,周灵王太子晋经过乐清时,见风景秀丽,遂在乐成的西边...

乐成八景八景成对
西岑松雪,西象山上的松雪奇观,寒冬雪后,松枝如玉树琼花,可惜历经岁月,已成历史。而黄山的松雪,或许能勾勒出当年的风采。箫台明月,古老的箫台山承载着王子晋的传说,月夜清辉,石枰遗迹,元曲佳作使其闻名遐迩,景山亭则见证了文人雅士的足迹。双瀑飞泉,原位于乐清中学后,瀑布激石如鹤,瀑布亭和...

乐成乐成经济
其中,“箫台明月”因其古老的故事而广为人知,而东塔云烟和双瀑飞泉则以其壮丽的景色吸引游客驻足。尽管部分景点已不复存在,但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仍能感受到乐成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文化传承方面,乐成镇保留了如箫台明月这样的历史遗迹,以及沐箫寺等古迹,这些地方不仅承载着古代的传说,还为现代...

传说中的几大仙山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

根据诗句起名字
乐成 成功。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商君书・更法》:“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霖霖 霖霖,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金元好问《甲辰夏五月积雨十馀日不止遣闷》“甲子霖霖雨,巡檐闷不禁”。形容雨下得连绵不绝。 灵犀 形容心灵相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无题》“...

关于乐清的当地传说或名人轶事
郑邦彦:乐清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郑邦彦曾随从北宋和南宋交替期的朝廷大臣、瑞安人许景衡学习。许氏后来升任尚书右丞,生平奉公廉洁,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忧国忧民,同时是位学识渊博、精通古今的学者和诗人。 具体的可以去乐清名人网看看

2012年2月29日出生的双胞胎龙宝宝(女)求起好听的名字,最好多一点...
14. 乐心,乐成:“乐心” 是指欢乐之心;心里快乐。出自《礼记?乐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乐成”是指成功。出自《商君书?更法》:“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心”和“成”组合,也有“心想事成”的意思。15. 知春,知秋:一叶知春亦...

温州是什么城市
温州是地级市。三级城市。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921.5万人。一、地级市设立标准:1、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2、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3、地区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4、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

避暑山庄的神话传说.
23、乐成阁 24、宿云檐 25、澄观斋 26、翠云岩 27、罨画窗 28、凌太虚 29、千尺雪 30、宁静斋 31、玉琴轩 32、临芳墅 33、知鱼矶 34、涌翠岩 35、素尚斋 36、永恬居 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清政府统一了西北,对...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