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艾略特的二首抒情短诗

在我们的印象中,T. S.艾略特《荒原》《四个四重奏》《空心人》等给我们的记忆很深刻,这些充满冷峻、严肃、大印象的作品气势磅礴,有戏剧性的结构、典故运用、以及场面宏大与镜头切换的形式。艾略特曾提出“客观对应物”是指各种情景、事件、典故等,搭配成一副副图案来表达某种情结,并希望能在读者心中产生同样的感情。艾略特的诗歌的真正伟大意义,是表现一种时代背景,用诗歌的窗口向世人展示尘世的沧桑。

关于以上作品网上的评很多,今天读到二首短诗,带抒情的艾略特,现试着浅析。

《弗吉尼亚》这件作品意象很鲜明,采用了色调的处理,用宽宏的形式展开,这首作品的起调很高,后序始终保持着这种节奏与宽幅的歌喉。诗中采用大量的带色度的相像,开合自然,是指镜头的切换,由近及远。“反舌鸟、大门、山岭”等。艾略特的诗具有强大的理性支撑,这件作品同样少不了,这里的夹杂如:“衰败、生存”以及“铁的思想和我一起来临”“永远运动”。这一系列的加入,使作品由表象的河流转入作者内心,并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便是“客观对应物”。作品的个性充满坚定不屈与勇敢向前的精神。

        《弗吉尼亚》  艾略特   

                                     

    红河、红河,               

    慢慢流淌的热默默无声,     

    没有意志能像河流那般平静。 

    难道热只在一度听到的       

    反舌鸟的婉啭中运动?静谧的山岭

    等待着。大门等待着。紫色的树,

    白色的树,等待,等待,     

    延宕,衰败。生存着,生存着,

    从不运动。永远运动的       

    铁的思想和我一起来临       

    又和我一起消失:           

    红河、河、河。             

下面一首短诗《我最后一次看到的充满泪水的眼睛》同样充满抒情。国内写眼睛的作品很多,如:朦胧诗人顾城《一代人》。但这首在情怀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国的徐志摩诗人的《我不知道风朝哪一个方向吹》,梦幻般迷人浪漫。

男士应该是武神,怎么能轻易流泪?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是指对大地的感情。我们讲内审,是指朝内看,通常我们眼里只有外观的世界,那是充满泪水的世界。在这件作品中,作者引用了“分界线”,明确地表示是在生与死的过渡中,所看到的是真实的痛苦,而死亡后又是“金色的幻象”解脱。

很少读到如此缠绵悱恻的作品,艾略特的思路庞大,布局零散却又丝连,这篇让人怀疑是不是艾略特本人所写?第二段重复倒装第一段,完全不像艾略特本人的风格,而且收尾最末引用“眼睛”,是指众人的眼睛,具有中国特有的点穴之收官。他带给我们的是后三句的思考,一个长久的生命力,眼泪是短期的,我宁愿相信,眼睛的生命力,是长久而永远。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所见。

    《我最后一次看到的充满泪水的眼睛》艾略特

                                                 

    我最后一次看到的充满泪水的眼睛           

    越过分界线                               

    这里,在死亡的梦幻王国中                 

    金色的幻象重新出现                       

    我看到眼睛,但未看到泪水                 

    这是我的苦难                             

                                                 

    这是我的苦难                             

    我再也见不到的眼睛                       

    充满决心的眼睛                           

    除了在死亡另一王国的门口                 

    我再也见不到的眼睛                       

    那里,就像在这里                         

    眼睛的生命力更长一些                     

    比泪水的生命力更长一些                   

    眼睛在嘲弄我们。


中国现当代诗人作品赏析
顾城诗二首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远和近》作者顾城(1956—1993),北京人。70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

艾青诗选笔记摘抄赏析范文
最近我阅读了艾青的《向太阳》,作者写下这首诗距此刻也有半个世纪了。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我仍能感觉到应对太阳来临时诗人内心的澎湃,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包含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并且还要理解过去的...

有关《飘》现代的诗歌
两首诗所表达的飘逸、洒脱的意境在古典诗词和英美现代诗歌都是屡见不鲜的,从李白“笑而不答心自闲”到杜甫“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还有更多的例子举不胜举,而英美现代诗歌中不乏其例,如T·S·艾略特著名诗歌《荒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充分表现了这样的意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

各种诗人的称号
其中最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是美国的艾略特、英国的庞德和爱尔兰的乔伊斯。艾略特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性和复杂性,他的诗歌形式多样,包括长诗、短诗、叙事诗和抒情诗。庞德则以现代性和多样性为主题,他的作品充满了复杂的象征和意象,他的诗歌形式也多样,包括长诗、短诗、叙事诗和抒情诗。乔伊斯则以语言和意识...

弗罗斯特的简介
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 及《林间空地》(1962)等。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 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弗罗斯特的抒情诗主要描写了大自然和...

含有教育意义的长篇诗歌
以及那个时代的共同经验。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国家统一,孝顺父母等方面。PS:其实《离骚》的教育意义也好说明,但是现代诗中的长诗太多,意象、主题也太复杂,很难判定其中究竟含有多少次元的思想,比如艾略特的《荒原》,几乎每一首都能说有教育意义。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这首《血的再版》。最后是对长诗比较有...

名词解释:超验主义,自由诗,迷茫的一代,古典主义,印象主义
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艾略特(T·S·Eliot)1917年在《对自由诗的看法》中指出,“对于要好好干一件事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诗是自由的”。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代表作《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如郭沫若《...

弗罗斯特诗精选的图书序言
弗罗斯特诗精选·译序徐淳刚Robert Frost(1874-1963),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作品以朴素、深邃著称,庞德、艾略特、博尔赫斯、布罗茨基等大师都对之有过相当的评价。他的一生,既不幸又充满光彩:有40岁之前的坎坷曲折,后半生的寂寞孤独,又有四获普利策诗歌奖、44种名誉学位和种种荣誉。他常常被...

简爱的作者是谁?大概内容是怎样?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

赏析这几首现代诗
二、《无题》赏析(李玉昆、李滨) 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向着人民解放战争。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颂歌,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从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 这首诗的取材别具一格。它描写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大自然;它歌颂的不是英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