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将一年划分为几季?

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也有以夏历一至三月为春,四至六月为夏,七至九月为秋,十至十二月为冬的。西方天文学上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各季的开始。

近代一般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到翌年2月为冬季。中国民间通常又以气候,尤其是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各地气候不同,故四季长短不一,有时差别甚至很大。

扩展资料(附:参考书目):

在一年之中,由于太阳辐射有规律地变化,导致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对中纬度地区来讲是四季变化。这是地球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之一。由于太阳直射点(指正午时太阳可以到达天顶位置)一年之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地球上任一位置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地平高度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每日太阳辐射量在一年之中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地区最为明显,在赤道两侧则不大明显,而两极地区只有冬夏之分没有春秋。

四季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我国与一些国家划分方法不同,我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各季节的起点,使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正好是各季节的中间;一些国家使用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比我国的划分方法向后推迟半个季节,分别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各季节的起点。两种划分方法都考虑了天文含义,与地球公转的规律相联系而不完全与地面的气候特点相吻合。从实际气候状况看,后者气候上的含义比前一种更强些。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沈阳出版社. 1990

温带地区一年有春、夏、秋、冬之分,合称四季。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 也有以夏历一至三月为春,每三个月为一季,依次类推。在北半球,一般以阳历1月、7月分别为一年中最冷与最热月份,因此近代常以该两个月作为冬、夏的中心月份,即阳历3—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气候上鉴于各地纬度地理位置的不同,冷暖季节各有长短,故改以温度为准。我国通常以气候平均温度10℃升至22℃期间为春季;高出22℃期间为夏季; 自22℃降至10℃期间为秋季,低于10℃期间为冬季。依此标准,我国温州—永安—柳州—昆明一线以南几无冬季。爱辉—嫩江—黑河—呼和浩特一线以北几无夏季。

-- 中国方志大辞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温带地区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之合称。四季按其划分的基本标准有两大类。一为天文四季,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之始;也有以农历一至三月为春,每三个月为一季,余者类推;西方国家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为四季之始;北半球一般还以公历3至5月为春,每季三个月,余者类推。上述划分均为天文四季,其共同特点是,对于半球来说,它们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而且各季长度相同,与实际气温关系不大。另一为气候四季或物理四季,它根据实际温标来划分,中国通常以候(连续5日)平均温度高于22℃时期为夏季,低于10℃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时期为春季或秋季。这样,各地季节起讫日期不一,长短不一;甚至根本没有某个季节,如中国海南岛无冬季,漠河无夏季。

-- 地学辞典.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总称。中国古代以每季为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一年有四个季月,四季之名乃渊源于此。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也有以夏历一至三月为春,四至六月为夏,七至九月为秋,十至十二月为冬的。西方天文学上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各季的开始。故近代一般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到翌年2月为冬季。中国民间通常又以气候,尤其是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各地气候不同,故四季长短不一,有时差别甚至很大。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五季是哪五个季节
一、五季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农历体系,是对一年22个节气的细致划分。二、这五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以及秋中三伏天。三、秋中三伏天在立秋后的第11天、20天和30天,尽管已进入秋季,但气候依然炎热,干燥,被称为第五季。四、这种划分方式在古代文化与农业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古...

一年四季月份如何划分
4、农历划分法:在中国民间,人们习惯使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每年农历的1月至3月被视为春季,4月至6月为夏季,7月至9月为秋季,10月至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春天的开始,因此也称为春节。季节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球形以及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在一年中的变化,这一交角范围在...

五季是哪五个季节
当被问及“五季”的构成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因为大家熟知的只有春、夏、秋、冬四季。然而,这个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历体系,将一年划分为更为细致的22个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直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以及腊月初八、二十三的传统节气。在这些节气中,秋中三伏天被视为第...

一年四季在古代以什么地方为基础开始划分的?
开始时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素问•八正神明论》:“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西周中期之后,四时之称就规范为春夏秋冬了。长夏:因为四时与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故加上一个“长夏”以配土。在我们中国古代,夏,商,周,春秋(公元前21...

如何划分一年的四季?
划分一年的四季有多种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划分方法:1. 天文学标准:这种方法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这四个中气标志着季节的更替,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这种划分方式遵循我国农历节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 中国古代标准:在中国古代,四季的开始通常以立春、立夏...

古时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季节变迁,它是怎么来的?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一年中有几个节气
一年中有24个节气。在中国古代,为了指导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人们根据天文观测和气候变化,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这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

请问为什么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人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 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战国后期《侣氏春秋》这一书的“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古代怎么分二十四个节气?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从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的呢?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二十四节气可能产生在战国末期。虽然全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在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才出现,但是战国末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就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大部分名称。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