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位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中央官职:皇帝下设有丞相或称宰相,辅佐国政,领导百官。中央政府通常设有六部,分别负责吏治、财政、礼仪、军事、司法和工程事务,各部门的长官称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行政区称为郡、州或省,长官分别称为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基层政权称为县,县官称为县令或知县,而介于大行政区和县之间的中级行政单位(或府),长官称为知州(知府)。
爵位: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族和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世的爵位名称和制度因时代而异。例如,五代时期有史弘肇被封为郑王,南宋时期史浩被封为越王,史弥远被封为卫王。
丞相:是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最高官职,负责秉承君主的意旨,全面管理国家政务。有时也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用,简称为“相”。
太师:有两种含义,一是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数情况下作为加给大官的荣誉头衔,表示恩宠而没有实际职务;二是古代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演变为荣誉头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目。古代“三公”之一,也指“东宫三师”之一。
少保:有两种含义,一是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来逐渐演变为荣誉头衔;二是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来也逐渐演变为荣誉头衔。
尚书:最初是负责文书和奏章的官员。隋代开始设立六部,唐代确立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期是负责典礼和编撰事务的官职。唐以后特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和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期的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也称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期的翰林学士地位和职责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中,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为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称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和西汉时期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逐渐变为没有实际职权的虚衔。明清两代在战争时才会设置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实际上担任宰相职务。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目。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御史:原为史官,后来成为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弹劾和纠察官员过失。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左右拾遗,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助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古代官位等级排序是什么?
古代官职大小排列如下: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2、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3、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

古代官职从高到低的排名
一、正一品 1、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2、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建威将军、一二三等子爵、一二三等镇国将军 二、从一品 1、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2、文职外官:加衔总督。3、...

古代官位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 节度使和知州:唐代在军事重镇设立节度使,宋代则设知州。3. 官职等级 - 爵位:古代皇帝对功臣的封赐,如公、侯、伯、子、男等。- 丞相、太师、太傅、少保:这些都是高级官职,通常由皇帝的亲信担任。4. 专门机构和官员 - 史官:如太史令,负责起草文书、记录史事等。- 翰林学士:皇帝的秘书和...

古代官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1、唐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四者 各不相蒙,有官、爵卑而勋、阶高者,亦有勋、阶卑而官、爵高者。宋朝列衔,凡阶高官卑称 “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无“行”、“守”字。今制惟以官为定,为是官,则勋、阶...

古代官职怎样区分品级
在品级之中也有上下阶之分。宋以官易阶,有文、武、内侍阶,其中又各有若干阶差。 位即班位,指朝参行立的顺序。唐代朝班是先按职位,后按爵位,爵位相同则以年龄来区分。宋代则有专门的合班之制,对每个官员的班序都有规定。班序与资品关系密切。宋代曾多次修改班序。班序又与叙迁有一定的联系。同品之...

古代官员品级如何划分?
古代社会中,官员的地位往往通过品级来区分,这种等级制度在明朝尤为显著。其官阶体系从正一品开始,依次递减至从九品,每个品级又分为文官和武官,以及京官和外官的区分。以魏晋时期为例,官员等级被划分为九品,而北魏时期则细化为十八品,每品又有正从之分,四品以下再细分为上、下阶,总计三十阶。唐...

古代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什么官员称之为“升官”?
古代官位划分,一般是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将官员分为九品十八个等级,每个品级有不同的待遇和职能,以正一品为最尊。那么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什么官员称之为“升官”?在古代官职的提升非常困难,往往升一品需要数十年的积淀。因此古代“连升三级”都会被记入史册,可是在明朝的古籍《万历野获》中却...

古代官职由小到大排名??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由小到大排名为:1、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

古代官吏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如:天子、诸侯、大夫、士、平民?诸侯国里...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不是官吏的等级,而是社会的等级。天子的...

古代官位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