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历史上出现的名人有很多 不过较有名的有志祥哥、海马!
不好意思,要去吃饭了,再说呵!
历史文化 池州自唐设州置府已有1380多年历史。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岳飞、司马光、王安石等都曾驻足池州, 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传世诗篇,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的不朽诗句,九华山由此得名。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贵池杏花村名播青史,名扬中外。历代名家大作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经岁月磨砺更加灿烂。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为池州旅游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池州佛教文化特色鲜明,源远流长。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国王近亲金乔觉(法号地藏)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于99岁圆寂,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所载的地藏菩萨,僧众们便认定他是地藏应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地藏菩萨立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是大愿菩萨,他能帮助信众实现各种美好的誓愿。其后僧众云集,寺院日增,特别是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历史名人 1 杜荀鹤
(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牧之子,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2 金乔觉
(695—794)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宪英近族子弟。少年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通晓汉文。唐开元初年,航海来华,卓锡九华山,苦行修心,广收僧徒,传经布道。贞元十年(794)夏历七月三十日,趺跏圆寂,寿年九十九年。僧徒将其肉身跌坐石函中,越三年“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
3 费冠卿
(生卒年不详)字子军,青阳县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进士后,居长安待授官职。惊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驰归。至家,见母已安葬,悲恸欲绝,遂于母墓旁结庐守孝三年。嗣后,隐居九华山少微峰下达十余年之久。
4 李芃
(722—785)字茂初,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永泰元年(公元621年),以秋浦复置池州, 李芃被“诏行州事”,首任池州刺史。
5 周 馥
(1837~1921)字玉山。建德(今东至)人。曾任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位。著有《易理荡参臆言》、《负喧闲语》、《玉山诗集》、《周悫慎公全集》。
6 许世英
(1873~1964) 字静仁,秋浦(今东至)人。清末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总理。
7 张乔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人。昭宗时进士。与许裳、郑谷等人号称“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唐诗纪事》卷十七,《唐才子传》卷十。
8 姚依林
姚依林同志祖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1917年9月6日出生于香港,幼年丧父,随母亲在江苏、浙江、上海生活。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他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参加了革命。1935年11月,姚依林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北平学联秘书长、党团书记。
姚依林同志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旅游资源
池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不仅自然景色秀美,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境内拥有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古木参天、千沟万壑、山水相映,素有“第二黄山”之称,还有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沿湖烟树迷蒙,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池州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设州置府始于唐武德四年,迄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池州市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7%以上。
九华山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是一个充满神圣气息的特色自然风景区,其内部充满了各种极其有效的典故和传说。很多游客对九华山的人文情怀并不熟悉,所以只要知道它是中国四大名山,这里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华山,分析道场。九华山是哪个菩萨的道场?土王菩萨原因:九华山佛教是佛教传播世俗,引导和融合儒道的产物,九华山是佛道互动...
臭鳜鱼的历史典故
臭鳜鱼的历史典故如下: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因要走七八天才到屯溪,为防止鲜鱼变质,鱼贩装桶时码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并经常上下翻动;鱼到徽州,鳃仍是红的,鳞不脱,质不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异味。洗净后以热...
清明杏花雨什么典故?
这个典故实际上是源于杜牧的一首诗,叫《清明》。还是的内容是这样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实际上就写出了清明时节经常会大雨纷纷的样子。然后因为杜牧的这首诗非常有名,所以有一个景点也非常出名,就是池州的杏花村在那里有非常著名的杏花村酒,所以...
有关齐山的历史故事
其中,足以吸引众多人士,到池州来,追迹访古,吟咏凭吊,在较长时间期,影响齐山品貌的诗就是《九日齐山登高》(《樊川文集》卷三):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在这首诗中,杜牧一连用了三个典故,是使...
钮氏历史名人介绍
钮氏历史名人介绍一、钮宣义:卒于公元前481--前468年间。《夫椒钮氏宗谱》记载:“排行26,寿85岁,配丁氏,子一女二,长女为吴王阖闾第八宫妃,周敬王时公仕吴,为从卫骑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司令),食邑吴兴,后以谏夫差不从,隐居夫椒以令终,题其墓碣曰:故吴从卫都骑,德义钮公墓,越王悯其忠,亲往祭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女将军?
1、妇好 殷高宗武丁妃妇好,帮助武丁征伐周围的方国,例如在汉水中上游的巴方。但她是考古发现的,古代文献没有记录。(容后提供甲骨卜辞释文)2、荀灌 晋平南将军、襄阳太守,都督江北诸军事,曹操重要谋士荀彧之后荀崧女荀灌,她自幼好骑射,在宛城被数万胡骑围困时,以十三岁稚龄,率十余死士突破...
九日齐山登高末尾用典故有这么作用
在尾联中,诗人承接着上联“登临恨落晖”的意境,引用了齐景公牛山泣涕的故事来进一步自我安慰。通过联想眼前的池州齐山,诗人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古代齐景公在牛山之上的悲泣联系起来,认为这种因夕阳西下而生发的对生命短暂的哀愁,是古今皆有的情感体验。因此,诗人认为这种感受并非独属于今世,也...
安徽这5处旅游胜地,一定要去看看,历史悠久,风景秀美
八公山是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为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 历史 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因汉淮南王刘安在此招贤纳士,谈古论今,炼丹 养生 ,有八位最达贤能门客称作八公,八公山由此得名而来...
巾帼英雄典故,动人故事
妇好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
九日齐山登高用了什么典故?表达诗人的什么感情?
典故: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表达感情:诗人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