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剧专业 英剧剧情?分解

第一,从行业生存模式来说,英剧比美剧少且短,物以稀为贵。
美国电视台众多,收视率竞争激烈,就算是靠包月费用盈利的有线卫视也很在乎收视群;每一季度各大电视台都会推出新剧,制作成本较高不受观众喜爱等诸多原因导致许多剧集都撑不了多久就被砍。故美剧良多,质普遍一般;能撑四季甚至百集以上的屈指可数,而且到那时越发众口难调,边拍边播的模式的某种弊端(即为了讨好观众取得好收视违背该有的创作逻辑)更易显现。

英国电视台不多,如众所周知的BBC更是不依靠广告赚钱,所以电视剧的制作上,创作者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加的少,能够比较自由地创作。由于不比美剧财大气粗,所以普遍制作集数也少。故英剧少,质比较能得到保证。

从这样的行业模式其实就能看出,英剧在制作上是能最大程度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不会轻易出现人物前后逻辑接不上的情况(如《欢乐合唱团》),不太容易自己挖坑解释不清楚的情况(如《迷失》,多嘴一句,我仍觉得这样的结局是一个编剧能找到的最好的解决途径),成本稍高些的剧集在视听语言上完全可以和电影媲美(如《夏洛克》《被告》),无需向主流价值观靠拢能更先锋犀利(如《黑镜》)……

第二,从内容处理上来说。英剧比美剧做得更极端,更纯粹”艺术“。
这个大概只有举例才能更浅显易懂。
就比如喜剧,最近靠着台词黄暴在中国很火的《破产女孩》(此剧在国外收视非常平淡)和在美国人心中荤段子大拿的《好汉两个半》,与同样靠走无下限黄暴粗俗闻名的英剧《小不列颠》相比,《破》和《好》简直就是小清新了。当然再具体分析就该是剧作层面的了,在这里举例只是想说明,相对而言,英剧在某一题材上的处理会更极端,更无须考虑观众或社会的接受度(当然这肯定和行业发展有关),而是这与这剧本该呈现的状态有关,所以相对而言,会给人一种英剧更加艺术的感觉。
如果觉得这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那就拿两部想同的剧来比较,英剧《中间人》和美版《中间人》。这是美国购买版权后的翻拍。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英版从头到尾几位主角们还是彻头彻尾的屌丝,笑点都是对他们无情的讽刺戏谑;而美版在此基础上,加重了很多温情的元素,基本每集都能散发一下正能量。这便是出于对观众心理学的考虑。美版的《皮囊》《我欲为人》都有这个特点。

第三,历史及戏剧背景的优势,导致英剧比美剧更有品味修养,而不是全身散发着土豪味。
那么多年的莎士比亚不是白读的,戏剧和电影虽然不是同一种艺术(电视剧是商品),但用伯格曼的话说”戏剧是忠贞的妻子,电影是高贵的情妇“,英剧从戏剧中吸收到的养分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讲清楚。
更别提因为历史优势,英剧有着一种美剧无法制作的特殊题材:古典剧(好吧,作为showtime脑残粉,我该自己掌嘴了,请不要拿《都铎王朝》来反驳我。其一,如今仍有很多人跟我辩论说这是英剧,可见古典剧在多数人心中就是英剧的代名词;其二,此剧的叙事视听等和英剧古典剧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是经典名著改编,还是英国悠久的历史改编,古典剧都是最能凸显高大少气质的题材。而美剧主流的仍是探案/医务/科幻/情景喜剧,英剧里这类丝毫不少,美剧中独特的西部剧(正如电影),显然比不上西部片流行。
大体上来说,其实就是美剧有的主流题材类型,英剧同样都有;但是英剧有的主流题材类型,美剧不一定就有。

第四,文化涵养不同,英剧是自讽型的绅士,美剧是瞧不起所有人的土豪。谁讨人欢心一眼便知。
从情景喜剧以及剧情类喜剧元素的分析可知,英剧大量的笑点制造是自我吐槽讽刺嘲笑,(如《小不列颠》《是,大臣》《是,首相》),而美剧大量的笑点制造则是在吐槽除美帝国主义外的所有国家民族等(如《服务外包》、《生活大爆炸》)。

其实从根本上来回答题主这个问题便是,看英剧觉得比看美剧高大上的人想必是觉得,只有自己这么聪明伶俐有品位有深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才懂得欣赏那些不像美剧那般烂大街的英剧。

当然,最后一句话是,这类一竿子打死一帮人的歧视都是无意义的,无论哪国的剧,都有它的好与坏。

转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218693

英剧短小精悍,一季少则两三集,多则七八集,不可能像美剧一下二十几集那样铺了来讲故事。英剧的喜剧感觉很多更接近书面文学,更多智慧,不像美剧靠场景剧情逗乐观众

为什么美剧英剧几乎全部都要分第几第几季 这样?

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正如楼上所说美剧和英剧很多事边拍边播的,第一季大多是事先拍摄好的。播放第一季后,看市场的反应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拍下去,因为美剧英剧都有稳定的编剧团队,除了主要演员外还随时可以加入新鲜血液,所以只要收视率高就可以继续拍下去。像老友记这样的经典美剧就拍了十年十季,绯闻女孩也要出到六季了。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只要市场反应差,编剧海可以比较自由地改剧本,加点猛料。

美剧特点:
1、季播模式。美国电视剧一般以季(播出季)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播出,制作上摄播同步。
2、编剧主导。在美剧的制作体系中,通常先由主创(制作人)构想故事创意,再组织编剧团队编写剧本。
3、收视为先。美国电视十分重视收视率,特别是四大公共电视网,一部收视率低下的电视剧是无法生存的,只要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那么不管该剧的情节进行到何处,电视台都会毫不留情地腰斩。
英剧特点:
英剧善于在主角人物身上落实着最不留情的夸张阴郁手法,不屑温暖,没空煽情,只要需要,不顾道德廉耻和主流价值观,傲慢到了一定程度。
而就是这股洒脱的傲慢,让英国人满腔满腹的智慧和讽刺跃然荧屏之上,就算是最简单的情景喜剧也能忍不住刀刀见血,无论对人对己都毫不留情,无厘头和超现实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看完优秀的英剧后,绝非不痛不痒,在他们所营造出的独特的艺术气氛下想全身而退,简直不可能。在被美剧所包围的中国,英剧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一席之地。

扩展资料

英剧的模式:
“英剧”和美剧类似,英剧也有“季”的运营模式。一年一季,每季大约也就三至九集。英国人素以风格本土化、制作精良的剧集为傲。
英剧的类型也很丰富,无论是展示方寸之间的小品喜剧,还是家里短的肥皂剧,抑或魔幻色彩的灵异剧,都因其冷幽默加之人文气息,打上了“英国制造”的烙印。就拿絮絮叨叨几十年的肥皂剧《加冕街》来说,连伊丽莎白女王二世都自曝是其拥趸。
在中国,美剧的传播率和红火度在现阶段一定程度上大超英剧,但是作为戏剧的鼻祖之乡,英剧是与众不同的也是不容小觑的。
美剧迷耳熟能详的几部《绯闻女孩》、《同志亦凡人》以及《都市侠盗》等等,都是分别从英剧《皮囊》、英版《QAF》以及《飞天大盗》中衍生而来,但如果把这几部放在一起做对比,即可看出美国佬的正统和规格,价值观更符合普通思维,该紧张时候紧张,该微笑时候微笑,该煽情时候也绝不手软,是最规矩和优秀的大众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