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大致经历了7个阶段,各阶段的划分及其主要特点是:

1、甲骨文。

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就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这是“汉字”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现代汉字”的祖先。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

2、金文。

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金文”,也叫钟鼎文和石鼓文。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3、篆书。

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宰相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并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形成了“篆书”,也称为“秦篆”,是小篆、大篆的合称。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在轮廓、笔划、结构方面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

4、隶书。

西汉时期,开始流行隶书,称之为“汉隶”。隶书发挥了毛笔的书写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

5、楷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创造了楷书。楷书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改称为楷书。

6、草书。

汉初至唐代,汉字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狂草”等草体。草书的特点是书写快捷,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

7、行书。

从晋代开始,出现了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汉字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因此是至今仍然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汉字字体。

扩展资料:

一、相关历史

传说仓颉造汉字。《说文解字》记载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商朝,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出现,稍后出现的钟鼎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周朝,由于疆域广阔且诸侯割据日久,汉字在春秋晚期明显出现诸侯国之间文字异形,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情况更重。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稍后,普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

二、汉字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汉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战国文字:“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   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不反映汉字发展轨迹,是支流。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文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大篆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5、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6、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7、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8、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甲骨文,距今有3000年了;
金文,西周和春秋时代;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春秋战国时为大篆,秦始皇把文字统一为小篆;
隶书,秦代程邈创造,一直沿用至东汉;
楷书,始于东汉末年,沿用至今。
草书和行书,不属于汉字演变过程,在隶书以后出现

汉字字体演变有三个阶段:(1)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2)从小篆变为隶书。(3)从隶书变为楷书。

百度知道
汉字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0万 浏览
共4回答
默认
最新默认
暴走爱影视
高能答主
我是影视小达人,乐于助人
汉字大致经历了7个阶段,各阶段的划分及其主要特点是:
1、甲骨文。
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就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这是“汉字”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现代汉字”的祖先。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
2、金文。
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金文”,也叫钟鼎文和石鼓文。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3、篆书。
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宰相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并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形成了“篆书”,也称为“秦篆”,是小篆、大篆的合称。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在轮廓、笔划、结构方面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
4、隶书。
西汉时期,开始流行隶书,称之为“汉隶”。隶书发挥了毛笔的书写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
5、楷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创造了楷书。楷书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改称为楷书。
6、草书。
汉初至唐代,汉字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狂草”等草体。草书的特点是书写快捷,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
7、行书。
从晋代开始,出现了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汉字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因此是至今仍然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汉字字体。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从一定意义上面来讲,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让大家慢慢成为一个整体。

对于汉字来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相对于其他的文字,复杂了很多。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来书写和应用。

要说文字最大变动的时候,就是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加入了横、撇和捺等笔画的书写。

草书本是各种字体的草率写法,现在所说的草书,是指章草、狂草等专一的字体,狂草与隶楷的字体和笔法很不相同,龙飞凤舞,完全是一种艺术品,丧失了交际的作用,现在很多人完全看不懂写的什么,只是感觉很好看,行书的话,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他不像楷书那样规整,也不像草书那样随意,成为日常常用字体了。

总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让大家慢慢成为一个整体。汉字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悠久。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大约有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甲骨文刀刻的痕迹明显,金文则铸型肥厚,它们形体比较随意,笔画少的字占的地方小,笔画多的字占的地方大,小篆形体整齐...

汉字经历的五个阶段
汉字经历的五个阶段是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行书。1、甲骨文 是汉字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早的一个阶段。它是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一种文字,用于记录占卜和祭祀等活动。2、金文 是汉字的第二个阶段,主要出现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金文主要刻在青铜...

汉字体系的形成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汉字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哪七个阶段?
1、甲骨文:诞生于中国商朝,是最早的成熟汉字形式,主要用于王室占卜记事,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其线条细腻。2、金文:又称为钟鼎文,源于甲骨文,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金文线条较为粗壮。3、大篆:由西周时期的周宣王太史“籀”整理,是金文的演变形式。大篆的字形圆转,结构复杂。4、小篆:...

汉字经历的五个阶段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1. 甲骨文:作为汉字的起源,甲骨文可追溯至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记录,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2. 金文:继甲骨文之后,金文出现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主要刻铸在青铜器上,因此得名。...

汉字的演变过程经历有哪七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1、甲骨文,距今有3000年了。2.金文,西周和春秋时代。3.篆书,分大篆和小篆春秋战国时为大篆,秦始皇把文字统一为小篆。4,隶书,秦代程邈创造,一直沿用至东汉。5.草书,不属于汉字演变过程,在隶书以后出现。6、楷书,始于东汉末年,沿用至今。

1.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经历哪五个阶段。 2.汉字的发展逐渐从( )走向...
字形体的演变在中国文字学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比较为大众接受的是: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六国古文——小篆 过渡阶段: 隶书 今文字阶段: 草书——行书——楷书

汉字的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急———-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殷商)(周) (秦)(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汉字是一种字形和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逐渐从具体走向抽象,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从有文字实物的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八个阶段。1、甲骨文:是指刻在甲骨上的一...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七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1. 甲骨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记录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录事件。目前已识别的甲骨文单字超过两千个,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